|
中国农业部近日发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报道说,内地疑有不良商人竟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如此同时,农业部下令严查“皮革奶”,但只抽检30%样品。(2月17日中国经济网)
三聚氰胺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皮革奶粉就又粉墨登场了,笔者不知道国内的消费者还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笔者也不知道国内的一些奶制品企业还要宣誓多少次才能真正用良心把这个“良心产业”当成真正的产业来做。其实在三聚氰胺的事件之后,很多年轻爸爸妈妈已经用自己的选择给某些奶企投了票,那就是委托在海外或者去港澳购物的亲戚朋友给带捎奶粉,而且网上团购和代购的风潮也愈演愈烈,所有这些都是在用无声的行动告诉某些没有底线的商家,你可以造假,可以不要良心,但我们也有不选择的权利。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奶制品行业由于大多数消费者是婴儿和孩童,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要谨慎再谨慎,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奶企负责人的重担和压力,相信对任何一个奶企的负责人来说都会深有同感才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事关企业声誉和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大问题,最低企业道德标准,却屡屡被突破。
不说三聚氰胺的“卷土重来”,也不说一些企业频频作秀宣誓后依旧被查出有问题的嘴脸,单单研究一下为什么一些企业能有这个胆子突破企业道德底线去违法甚至把整个企业的生存都能押上,勇气何来?
答案其实也简单,违法的成本太低,违法的利润太高,底气和罪恶就这样从内心深处生发了出来。对一个人来说,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文明,有教育之功效,更有社会法律威严的规范。对一个企业来说,道理同此,如果把一个企业置于对违反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安全法规付出的风险成本是可控甚至可消的环境里,在高利润的诱惑之下,它又怎能管住攫取金钱的黑手,不铤而走险呢。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对皮革奶的审查,不是过滤式的审查,只抽检30%的样品,笔者想问一问,另外70%的奶制品的检验,是不是需要消费者自己用身体来做检验呢?检查费用太大,不是理由,不是唯一的理由,我们可以找出一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在孩子们的健康面前,任何理由都不能成其为理由,遑论金钱!
奶制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进入卖场,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口中,是需要一个复杂的流通过程。这中间,为了保证安全,相关部门设置了层层质检环节,但最后我们还是很无奈的看到,有皮革奶流通到了消费环节,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监管在很多环节是薄弱的,是失效的,因此,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重建企业伦理道德,不是宣誓作秀就能做到的,更不是拿企业生产最低伦理底线当成道德牌坊,高高供着,仿佛能做到如此,就善莫大焉了。提高一点企业伦理标准,加大对危害百姓食品安全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重典来威慑和规范企业行为,无论国企民企,一视同仁,重建公众对国内奶制品行业的信心,已经刻不容缓。如果还是听之任之,不从如何织密监督网络入手,或者再度搞什么宣誓,行业自律,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良心产业”成“夕阳”产业之日不远矣!(王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