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欧盟欲阻中国企业在欧并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8 10:4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收购掌握重要技术的欧洲企业,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塔亚尼将这一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建议设立一个新的机构,阻止中国收购欧盟区域内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企业,但希望借中国雄厚资金实力来帮助恢复经济的一些欧盟国家对此并不赞同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月15日一期文章】题:欧洲开始设法阻止中国企业并购(作者国际经济分析师增谷荣一)

  欧盟近来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并购欧洲企业的行为感到不安。

  欧盟委员会负责工业事务的副主席安东尼奥·塔亚尼去年末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明了这样的担忧。他表示今后将会进行政治干预,阻止中国的并购攻势。

  塔亚尼去年12月27日在接受德国《商报》的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正在加速收购掌握着重要技术的欧洲企业。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问题,而且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他建议在欧盟内部设立一个新的机构,阻止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收购欧盟区域内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企业。

  据说这一设想是效仿美国在1975年成立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而提出的。该委员会负责对外国企业投资和收购本国企业、有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加以阻止。

  据说塔亚尼发表这一讲话,起源于去年末中国企业试图收购荷兰的光纤骨干企业。塔亚尼12月初在接受意大利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如果欧洲企业在竞争中败给了中国,那么欧洲将失去相关的技术。最好的方法是对欧洲企业实行保护。”由此可见,他对中国企业充满了厌恶感。

  此外,在最近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发泄密案件中,该公司的内部调查显示中国的汽车厂家卷入了其中,此后,“中国威胁论”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弥漫。

  美国权威咨询公司埃森哲1月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中国企业投资了大约120个并购项目,涉及金额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此外,今年中国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额预计将超过350亿美元,原因是涉及一些与资源相关的大型项目。

  除了企业直接收购以外,中国的一些其他投资方式也引起了欧洲的担忧。塔亚尼表示:“中国掌握着投资基金,既然对外投资是中国实施的世界经济战略的一项步骤,那么欧盟就有必要从政治的高度加以应对。”中国凭借庞大的外汇储备,建立了对其进行运作的国家投资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起初对中投公司保持警惕。这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基金可以通过企业并购和出资,来控制美国的港口、信息技术、能源、国防、军事通用技术等战略性产业。

  而且,即使中投公司不直接参与并购,也能够通过对冲基金来完成企业收购,因此就连CFIUS也难以直接限制中投公司的活动。

  此外,在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稀土等资源领域,中国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企业的收购也构成了威胁。为了对抗中国,据说塔亚尼试图与非洲联盟缔结战略伙伴关系,拉近与稀有金属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的距离,并与资源国家俄罗斯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尽管塔亚尼在限制中国并购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积极姿态,但一些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却存在着微妙差异。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在接受《商报》的采访时表示:“欧洲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并因此而获利。”他表示不赞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资本的投资设定过多的限制。

  另一方面,中国对欧盟加强限制的做法感到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沈骥如称这种做法是“欧洲的投资保护主义”。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推进强势外交。为了抑制欧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购买了在金融危机后下跌的欧洲国家的国债,采取了力挺欧元的方针。

  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寄希望于中国雄厚的资金实力来帮助恢复其经济,它们不再对中国说三道四。在债务危机之前,这些国家对中国是敬而远之的,而今完全改变了态度。

  过去欧洲经济一直试图追赶美国,而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其规模已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在汽车和能源等主要产业,欧洲也面临着被中国超越的命运。不可否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塔亚尼发表了前面的讲话。

  回过来看日本,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制造业的步伐也在加快。日本先进的技术面临着流失的风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03: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