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社泰国清莱1月24日电】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外长今天由陆路前往中国,与中国外交部长在昆明举行会谈,此行凸显了该地区国家在地缘上的邻近关系。这也是东盟与中国建立定期高层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东盟10国外长今天早上离开了泰国北部小镇清莱,他们将乘车行进600公里,穿越东盟10个成员国之一的老挝前往昆明。
在路上,他们将参观湄公河上一座桥梁的建筑工地,湄公河充当着泰国和老挝的边界线。这是第四座泰国—老挝友谊大桥,一半工程由中国政府援建。按计划,部长们今晚将经老挝西部的会赛和琅南塔进入中国。
东盟正致力于在2015年前将自己转变为一个经济共同体,此次由泰国提出的公路之旅旨在展示计划将中国南方和东南亚连接起来的铁路和公路工程。
东盟外长将由公路抵达中国景洪,从那里飞往昆明。东盟和中国外长之间的会议定于明天举行。
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1.6%,而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7%。除泰国和老挝外,东盟成员国还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月24日文章】题:南中国海冲突有可能发生(作者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客座高级研究员迈克尔·理查森)
因为对南中国海的岛屿、渔场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等海底资源的主权纠纷,未来中国与一些东南亚邻国爆发军事冲突毫无可能吗?
毕竟,目前双方有大量双向贸易,投资正迅速增长,这使双方拥有了一项重要的共同利益,那就是确保使发展经济成为可能的和平不会遭到破坏。
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外长在昆明为纪念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举行会议之际,北京希望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不断增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政治合作,以及2003年建立的、不断深化的“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但还有一项恼人的担忧,那就是在南中国海争端问题上,东盟和中国正在自说自话,而不是确定解决方案,以排除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可能性,然后试图解决存在冲突的主权要求。
虽然中国在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迄今为止中国拒绝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并且继续坚称领土纠纷磋商不应由东盟出面。这些磋商必须是双边的,在中国和声索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之间进行。中国一直坚持这一立场。
因为在该争端中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远强于其他各方,中国的策略似乎旨在使北京得以压倒较弱的邻国,在东盟内部制造分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策略正在发挥作用。几个与中国关系密切、没有提出主权要求的东盟国家不愿在南中国海争端问题上得罪北京。
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正试图打破僵局,但迄今为止没有多少成功迹象。印尼外长马蒂·纳塔莱加瓦上周在一次东盟部长级会议上表达了挫败感,他警告说,如果在东南亚中心海域的冲突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它们可能“急速失控”并破坏地区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