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消费主义如何影响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12: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题:饥饿的龙——为卡尔·格特《世界追随中国的步伐》一书撰写的评论(作者安德鲁·皮普尔)

  几乎每周,中国都会成为另一种商品或农矿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国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难怪这引起了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员卡尔·格特等历史学家的兴趣。由于拥有实时研究一场革命的机会,格特对过去30年来形成的中国消费文化进行了简短却深入的探查。

  但这并不是又一部枯燥乏味的学术专着。格特用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求学时观察到的具体事例为一些章节开篇。文中充满趣闻轶事,格特还大量引用报纸和其它同时期媒体来印证他的观点。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描述消费主义如何影响中国(正如格特所写,消费主义的精灵已经在中国跳出魔瓶),以及中国消费者反过来如何影响制造商正在生产的产品种类。伴随消费增长而来的不仅是新产品,还有广告牌、购物中心、出租车和公交车里的电视屏幕,它们无一不在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中国的城市出现了更多的变化。诺拉·琼斯2005年的歌曲《北京900万辆自行车》应该改写了,曾经是北京标志性符号的骑车人正在被边缘化。格特还描述了外来力量对中国消费主义的影响,包括来自台湾和韩国的文化——不仅是流行音乐,还有永和大王和鼎泰丰等连锁餐饮店的出现。

  反过来,消费者也在迫使企业设计主要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甚至还影响企业在其他国家投放的产品。在汽车领域,大众最近率先向中国、而非美国出口了首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2010年之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由于私家车增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而且中国希望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因此中国很可能成为“绿色”汽车大规模市场发展的主要催化剂。中国人的口味也在影响传统产品消费的方式——格特举了苏格兰威士忌中加入绿茶的例子。



  在家庭消费增长之时,投资和净出口仍在中国的增长模式中占突出比例。格特并没有详细阐述中国经济结构的这种持续不平衡。

  但是,格特的确让读者强烈感受到了消费主义在中国国内引起的紧张气氛。奢侈品在中国的流行以及认为可以买到更多更好商品的观念催生了一种攀比文化。与此同时,由于财富越来越外露,许多人认为财富集中在腐败官员或者有优越社会关系的人的手中。肥胖率在上升,因为中国人吃得越来越多 ——而且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外界的影响,如来自台湾的影响,有时被谴责为在制造“精神污染”。但是,官员阻止被禁商品的能力有限;消费者的欲望太过强大了。格特引用一名19岁上海女孩的话说:“只要是我们这样的女孩想要的,谁也没办法阻止得了。”格特还探讨了中国消费主义最黑暗的一面:贩卖人体器官和性交易。

  中国企业难以解决这些矛盾,这就提出了它们将在全球舞台上如何发展的问题。格特描述了一些企业在成为国际品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克服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名声这个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几家中国企业像日本或韩国同行一样,在国外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或者取得了骄人的销量。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是格特先生下一部书的一个好议题。眼下,他对中国消费文化的重要方面做了有价值的介绍。对于寻求打入中国市场的企业高管以及渴望了解消费主义如何改变中国的社会学家来说,这本书应有一定借鉴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7:2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