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后说闲话,能更"合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8 10: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话传起来就像会飞———他做了什么?她拍了新的照片吗?面对无穷无尽的闲话,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耳根清静,不论他们想还是不想。
  最近美国的研究者为闲话“翻案”:对于任何人来说,闲话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群体中行动。
  有人确实需要闲话
  “我在大厅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的走廊里,就是通向教室的路上,听到过很多闲话,”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中学女历史教师米拉莉亚说。
  米拉莉亚今年35岁。谈起当年她教书的那个学校,米拉莉亚就来气:那里的同事总是喜欢传播关于别人私生活的闲话。除此之外就是关于一些同事在调皮学生面前的“挣扎”。
  “说实话,作为一名教师,当我听到有关同事的闲话时感觉还挺好,”米拉莉亚说,“我刚到那里的时候不知道我上课时是什么样子,同事们的闲话向我提供一种联系方式。我感觉闲话给了我一个途径,让我知道更多的信息。”
  “我特别想知道那些资深教师是怎么千辛万苦地控制那些调皮的学生,因为这让我感到舒服。”
  闲话明确和加强了规则
  长久以来,闲话一直不受研究者的重视。它被当作背景的噪音,没多少有用的功能。但是现在有一些研究者声称,如果想要知道一群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他们说的闲话应该是研究的中心。
  这些研究者搬出一个很好的理由:闲话不仅能明确和加强使人们在一起融洽工作的规则,而且还能传播有关别人行为的关键信息,何况这些信息在办公室文件中是找不到的呢。心理学家说,尽管闲话往往是空穴来风,有损别人的名声,但是它也为初来乍到的新人提供了一块坚硬的“垫脚石”,为一群担心落单的人织就一个“安全网”。
  “我们倾向‘贬低’闲话,说闲话总是不干不净还靠不住,而且不值得认真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和人类学教授戴维·威尔森说。
  他最近写了一本关于进化和群体行为的书———《达尔文的教堂》。威尔森接着说:“但是闲话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功能的互动行为。它对于一个群体的行为规则和定义群体中的成员都很重要。”
  男人女人都热衷闲话
  有一些生物学家研究过我们的闲话后提出这样的观点:每当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凑到一起,分享有关不在场的人的“内幕”信息时,他们经常是在传播重要的消息。除此之外,这些人还正在举行一个对彼此都有保护作用的“仪式”,据说这种“仪式”可能是从猿猴互相梳理毛发的行为进化而来的。
  经过对世界各地人的研究证实,闲话的内容和频繁程度差不多都一样:各地的人们每天聊天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用于闲话,而且男人像女人一样热衷于闲话。
  朋友和熟人之间偷偷摸摸的想法、说谎和欺骗为闲话提供了够猛的材料。当然,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会把他们自认为最好的闲话材料传递给至少两个人听。
  整个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中都能发现闲言碎语的身影。社会学家揭示:闲话能够发挥一部分有用的功能:使群体中的人不要过于远离共同的守则,不管这些守则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背后说话对大家有好处
  在最近的实验中,威尔森博士领导一个研究团队,询问195名男性和女性,让他们表示自己是否赞同在背后谈论邻居的行为。
  在一次实验中,一个农场主向另外一个农场主抱怨他的邻居忘记修理栅栏,结果牲畜钻出栅栏跑得到处都是。他说的话一点没错,195个人里面没有一个反对这种闲话。
  研究者们还发现,男性受调查者尤其强烈地反对那名农场主对邻居的粗心大意采取保持沉默的对策。
  “他应该简单明了地把这个问题向其他农场主提出。”一名参加实验的人这样写道。他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在这个“栅栏问题”上,不抱怨将会使群体冒风险。
  “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你们不应该说别人的闲话,这会有损于你们的名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有人真的希望你说一些闲话:你有这样说的义务。”威尔森博士说。
  参与闲聊表示你健康
  威尔森博士的发现不仅限于实验室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人类学家凯文·科尼芬花了18个月追踪一群大学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大约50名男男女女分成4或8人构成的小组。
  科尼芬的初步发现表明,当这50个人中有一个人偷懒,经常逃课还会迟到,那么他们的闲话就会达到最高峰。他们会在背后拿那个人的私生活开玩笑,说关于他的性格和为人的挖苦话,因为这个人的缺点让整个团队都感觉不佳。
  科尼芬说:“当这个讨人厌的家伙离开团队,他们马上重新开始谈论关于广播、美食、政治、天气的话题了。这个时候他们很少说负面的闲话”
  有了这种保护群体的功能,闲话太少可能会像闲话太多那样危险。不过谣言毕竟是最受欢迎的谈资,它要比幽默和故事更能刺激人们的谈兴。闲话可以从一件塞满人的房间一头飞快地传递到阳台、走廊和化妆室内。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很不能适应社交世界。如果他们能参与闲聊,就能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一大堆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别的地方无从得知。”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萨拉·沃特说。“如果不去参加闲聊,反而有可能是不健康和不正常的。”
  造谣者逃不掉
  闲话高手通常都能感觉到哪一种谈话最可能获得别人接受。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一些同事经常主动加班工作到很晚,当你和他们闲聊一个早早下班的同事,他们会非常欢迎你,可如果你抱怨下班太晚,那么他们就会疏远你。
  不大见面的同事间虽然也谈论同事,但他们并不很当一回事,对于其他同事的下班时间根本无所谓。这是另外一位学者埃里克·福斯特的说法。
  福斯特说,在一个分成几个分支的团队中,很难判断闲言碎语是怎么在这些分支间传播的。“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一个人承担了中间人的角色,在每一个分支间起连接作用,他控制着闲话的传播,力量无穷。”
  这些人有可能伪装意图,传递谣言达数年之久。只要你在一个机构任职多年,你都会知道有这么些人存在。不过有益的闲话能够保护社会团体,它最终会暴露那些说谎和告密的人。每一种卑劣的闲言碎语总是有始作俑者,每一个传播流言的网络都会记住他。
  心理学家让一些大学生谈谈听过闲话后的收获。他们说:“不忠总会败露,外表高兴的人并不是真正快乐,不能因为某些人自己的说法就信以为真”。没有一样是他们从课堂里学会的。
  
(责任编辑:曹凡)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0: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