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华清与《羊城晚报》
昨晚,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委员、《新快报》社长李宜航得知刘华清上将逝世,悲从中来。
他轻轻展开刘华清四年前给《羊城晚报》题的字,端详、回忆、祈祷……“老爷子”走好!
2006年9月21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李宜航和同事采写的消息《刘华清为本报题字》,导语中写道:“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70年前,刘华清唱着这首歌秘密出发,踏上了烽火长征路;70年后,这位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老红军欣然挥毫,为本报即将推出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报道题写了“长征十讲”四个大字,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意态英武,行气如虹。
文中还写道:戎马一生的刘华清,曾经参加过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枪林弹雨中,他作战勇敢,右腿负伤后坚忍不拔,顽强走到了陕北;担任宣传科长期间,他负责创办了《战士报》,很快风靡全军;程坦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后,他协助填入了民歌《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使该歌脍炙人口、传唱至今……李宜航称:这幅字,这些细节,弥足珍贵。背后,浸透着刘华清上将对《羊城晚报》特别的关爱。
他清楚记得,那是2006年的盛夏,羊城晚报“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大型策划,想请刘华清上将为报道题字。当时,时任羊城晚报政法部主任的李宜航,进京求字责无旁贷。多日努力后,却遗憾地接到刘华清办公室的电话:找“老爷子”(指刘华清)题字的报纸太多了,“老爷子”年初就定下规矩“只题一家”,一个月前已给上海某报题了,其他的就全部不题了,中央媒体也不例外。
回到广州,李宜航没有放弃,四处求助。终于,一位首长拨通电话,问清楚了“老爷子”的身体状况,替我们做工作:羊城晚报在全国影响很大,这次报道的主题也很好,请“老爷子”破个例,题一下……羊城晚报是大报,应该题,小报我不会说的……
当晚,这位首长不放心,又拨通了电话。
两天后,“老爷子”挥毫泼墨,为《羊城晚报》题字(上图,阙道华摄)。秘书给李宜航发来短信:“老爷子”真是厚爱《羊城晚报》,破了例,真是难得!
那一刻,李宜航称,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将军,挥斥方遒,笔走龙蛇……
羊城晚报社原副总编辑王赛茵昨晚告诉记者,刘华清虽没有长期在广东工作过,但他对《羊城晚报》给予关注和支持,曾经接见《羊城晚报》记者。
他回忆说:“那是1994年,《羊城晚报》策划推出的好军嫂系列报道轰动全国。之后,部队、医院、妇联、团委、新闻单位的代表和韩素云夫妇组成了爱国拥军集体报告团。《羊城晚报》记者樊克宁作为新闻单位的唯一代表,被选进了报告团。这个报告团后来受到了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LIPENG、乔石、李瑞环、胡锦涛、刘华清等集体接见。”
相关专题: 相关阅读: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5
2011.0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