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6 00: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西方哲学史》试卷(B)
学号    姓名    院(系)     分数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________;他们认为具体事物是对这个本原________,这一观点影响到后来的柏拉图。

2、赫拉克利特说神就是永恒的流转着的________,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的途程创生万物的________。

3、高尔吉亚针对爱利亚派提出了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是:无物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________,这位哲学家还认为,“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5、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

6、伊壁鸠鲁认为,原子除了有________的差别之外,其运动还有________的特点,马克思认为这样一来就高扬了个体能动性和自由意志。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黑格尔统称为希腊化时期的三个“自我意识的哲学”。这三派都追求心灵的宁静。

8、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________哲学与后期的________哲学(大致以公元11世纪为界)。前者以柏拉图主义为基础而后者则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基础。

9、“正因为其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公开宣称这个信条的拉丁教父是________。

10、奥古斯丁认为,自亚当和夏娃因罪被贬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成两座城:________和________。

11、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题选做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巴门尼德两条路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3、洞喻
4、实体(亚里士多德)
5、唯名论与实在论

三、简述与简答。(6题选做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简述米利都学派学说的进展。

2、一般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说?能不能说恩培多克勒的“四根”与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也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呢?为什么?

3、简述柏拉图线喻。

4、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说,并举例。

5、简述安瑟伦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6、简述“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四、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阅读以下材料:

可别让别人说,我们在肯定“非有”是“有”的反面之后,竟然仍旧主张“非有”是有的。因为在“有”的反面这个问题上,我们早就已经宣布:我们并不急于知道它是否存在,是否可以定义。我们说“非有”存在,人们在反驳这个命题的时候应该说出道理,证明我们错了,如果做不到,那就该同我一样说:“种”是彼此相通的;“有”和“异”贯穿在一切“种”中,并且互相渗透;“异”分有着“有”,由于这一分有而存在,却并不变成它所分有的东西,仍然是“异”;既然它异于“有”,十分明显,它们必然就是“非有”。反过来,“有”与“异”相通而异于其他一切“种”,它既然异于其他的“种”,那就既不是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也不是它们全体,而只是它自身;所以毫无疑问,在成千上万的情况下,“有”是没有的;其他一切“种”也是一样,不管单看还是合在一起看,全都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的,在许多情况下是没有的。(柏拉图:《智者》)

(1)柏拉图为什么说:“异”分有着“有”,由于这一分有而存在,却并不变成它所分有的东西,仍然是“异”?请给出解释。(4分)

(2)柏拉图为什么说:在成千上万的情况下,“有”是没有的?请给出解释。(4分)

(3)就本段文字而言,柏拉图的“非有”是指什么?结合柏拉图相关学说来捍卫你的回答。(6分)

(4)简述到柏拉图为止古希腊哲学中有关“非有”的论述。并对各个论述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简要说明。(6分)

2、阅读以下材料:

但是说“无限”、“虚空”以及一切与此类似的东西潜在地存在和现实的存在,意义又不同于说许多别的东西,例如,就不同于说观看的东西、行走的东西或被看到的东西。因为,对于后一类东西,这两个谓词有时可以不折不扣地使用;因为被看见的东西之被人这样叫,有时就是因为它正在被人看见,有时是因为它能够被人看见。但是说“无限”潜在地存在,意思并不是说,它会在什么时候现实地具有独立的存在;它的潜在的存在,只是对于知识而言。因为,分割的过程永远不会告终,这件事实保证了这种活动潜在地存在,却并不保证“无限”独立地存在。

  既然那些有限度的活动没有一个是目的,全都是相对于一个目的的,例如消除肥胖,而且,当一个人正在弄瘦肢体的时候,肢体本身就是以这种方式在运动(就是说,并非已经就是运动的目的),所以,这并不是一种活动,或者至少不是一种完全的活动(因为它不是一个目的);只有目的已经存在于其中的运动,才是一个活动。例如我们在观看时,就已经看见了……(但是却不能说,在学习时,就已经学会了……)。我们在过很好的生活时,就已经过了很好的生活,我们在快乐时,就已经快乐了。如果不是这样,过程就有停止的时候,就象消除肥胖的过程那样;但是事实上过程并不停止,我们活着又已经活过。所以,在这些过程里面,我们应该称其中的一组为运动,而称另一组为现实。……(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1)“这两个谓词有时可以不折不扣地使用”,“这两个谓词”指哪两个谓词?在什么时候可以“不折不扣地使用”,请举例说明。(4分)

(2)“因为,分割的过程永远不会告终,这件事实保证了这种活动潜在地存在,却并不保证‘无限’独立地存在”——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无限”是潜在的“意义又不同于说许多别的东西”?(6分)

(3)“如果不是这样,过程就有停止的时候”,“这样”指什么?为什么不是这样过程就有停止的时候?(4分)

(4)给合所选段落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与“现实”作出一个描述性的说明,并用相关的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来捍卫你所做出的说明。(6分)


五、论述。(选做1题,26分)

1、柏拉图理念论(应包括要点、思想渊源、影响)

2、自知其无知

3、古希腊哲学中的一多关系


中国哲学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2、道法自然。3、言必立仪。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6、格物至知。7、知行合一。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1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一般与个别  2、肯定与否定  3、生产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3、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4、 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
5、 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02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偶然与必然  2、形式与内容   3、政治上层建筑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3、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5、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03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形式与内容 2、现象与本质 3、真理
4、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2、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5、 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专业课一:西方哲学史
(适用于FaGuo哲学和俄罗斯哲学与宗教方向,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10×4=40分)
1、德性即知识
2、波菲利问题
3、存在就是感知
4、主奴关系
二、简答题(25×2=50分)
1、简述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及在哲学史上    的意义。
2、试述启蒙运动及其影响,并列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30×2=60分)
1、论述休谟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2、论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专业课二:现代FaGuo哲学
(适用于FaGuo哲学方向,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
(一)述柏格森的两种时间及两种认识。(30分)
(二)论述萨特的自由与处境的关系及其本体论基础。(30分)
(三)论述结构主义的一般原则。(30分)
(四)论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哈贝马斯的反批判。(30分)
(五)论述福柯的四个知识型的特征和内容。(30分)

复试试题:哲学基础理论
(适用于外国哲学、马哲、中哲、伦理、美学等方向,满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7-10-20 08:01:55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顶!!!!!!!!!!!!!!!!!
3#
发表于 2009-9-1 10:50:07 | 只看该作者
不顶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0-19 22:44:42 | 只看该作者
前来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1 04: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07: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