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论篇a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2.新闻信
也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3.威尼斯小报
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4.《富格尔商业通讯》
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的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
当时欧洲各国有些大的商行或银行,在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常有互通消息的信件,主要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富格尔商业通讯》就是其中很有名的。
5.古登堡
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古登堡印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得柯良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成为可能。
6.新闻书
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7.资产阶级政党报纸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8.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9.高级报纸
在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
高级报纸既详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又登载具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10.黄色新闻
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啊“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继续自己的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11.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
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④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⑤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12.报团
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13.“三社四边协定”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过节,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14.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㈠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 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 语言的产生还是人们的人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是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3 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㈡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 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 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3 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㈢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15.定期报刊出现的标志性意义以及新闻事业据以产生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
1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2近代报纸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进入17世纪,新型资产阶级取代封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政治斗争的加剧,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
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
邮政事业的发展,为定期的周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报纸首先在那些权力薄弱或者统治者较为宽容的地方兴起。
16.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个部分。
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 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各政党自身的政治目的需要以及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㈢工业革命和廉价报刊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地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原因在于:
1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 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 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④ 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⑤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17.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报业和政治的依存互动关系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和封建报刊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宣传。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雅致,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而封建官报及其御用报刊,制造舆论,维护其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论争,形成了资产阶级政论报刊时期。资产阶级报刊的宣传也在客观上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2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二是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又无封建复辟。其中,英国对封建传统破除不彻底,新闻出版仍受诸多限制,报业发展比较迟缓;FaGuo革命最为彻底,但政局多变,时有封建复辟或专制政体出现,报业发展屡屡受挫;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政权巩固,报业发展较快。
18.工业革命兴起对报业的推动和影响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1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 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 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④ 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⑤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随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