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长的热钱池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0-12-18 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的两则新闻,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央行更受人瞩目,央行行长对M2与物价的解读,让人担忧中国未来的流动性压力是否会更大。
第一则新闻,央行第四季度所做的物价调查显示,2万户被调查城镇居民的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73.9%的居民对物价不满意,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物价预期是一个超前指标,居民对通胀预期已经超过了2005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周期。
第二则新闻,央行行长周小川终于公布了池子的答案,典型的“池子”是指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包括不同板块,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预备外资企业投资的分红使用,还有一部分是让热钱进入,然后再进行100%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两则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流动性问题,第一则新闻显示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第二则新闻则是央行对付流动性的手段。
央行行长的一番话,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不说倒还好,你一说,我更糊涂了。周小川先生把外汇储备拆解一番,前两部分外汇需要使用,不会构成国内的流动性压力,但最后一部分,放入热钱进入进行百分百对冲,说明我国实行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而后以央票等手段对冲,这种常规武器从来没有成为降低外储与流动性压力的根本办法。用对冲的办法,外汇储备不仅成不了吸纳热钱的池子,还会成为基础倾向泛滥之源。如果对冲真有用,就不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
不管是否发行央票对冲,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是不增的事实。从前瞻的角度看,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一旦发生变革,外汇储备就不会成为增量货币。截止2010年9月份,我国外汇占款195222.49亿元,基础货币是161320.34亿元,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1.21倍,外汇占款完全支撑了基础货币的供给。
中国目前的货币流动性在历史高位,处于绝对的货币泡沫期。
M1一般指流通中的现金(M0)加企业活期存款,M2一般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证券保证金。M2可以很快转变成现实需求,说明未来的物价上涨压力。
根据央行公布11月份金融运行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1.03万亿,同比增长19.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5.94万亿,同比增长22.1%;11月份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5640亿。M1在07年底余额为15.9万亿,11月底为25.2万亿,预计到年底大约增加10万亿,较07年底余额增加了60%多,略慢于M2同期的增速,这说明居民存款与企业定存有增无减。
为什么居民对物价感受如此强烈,甚至高过CPI6%的高位,就是因为未来流动性与购买的需求有增无减,而这与我国数年来M1与M2的增加密切相关。可以说,外汇占款与热钱就是始作俑者。
周小川先生得意于央行以对冲的手段解决热钱冲击,历史“战绩”惨不忍睹不必提起,从未来的情况看也好不到哪儿去。
首先,从近几个月的数据看,外汇占款有增无减,这将使未来货币发放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M2大升,显示未来的购买力将十分畅旺,物价仍然存在上行压力。而中国信用体系还在急剧膨胀,一是银行间的信用债市场越来越活跃,企业与银行本身发行的债券数量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近似CDS的保险产品。今年10月和11月,已先后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将来还将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交易、人民币利率汇率期权、信用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二是上市融资创历史新高,这部分资金从居民手中转移到了上市公司手中,最后成为上市公司的购买力,不是成为M1就是成为M2。
如果主扩张信贷还是央行听命上级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扩张信用则是央行主动为之的结果,流动性过剩央行难辞其咎。
此时只有几种办法解决流动性,被动的办法一是不断加息遏制通胀或通胀预期,这是以提高资金成本的抓抑制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需求,但目前加息处于两难,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信贷大户难以承受不断加息的重压;二是直接用保值贴补的长期国债与定存直接吸引流动性,减少资金量,同时银行避免扩大信用规模。主动的办法则是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使诚信高效企业获得资金,创造真金白银的财富,减少泡沫空间。
央行行长这番话的背后,只有人民币国际化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其他都是迷踪拳。央行舍上述治本之术不用,却大谈外储对冲,难道是想迷惑对手?别最终迷惑了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注:此文是与陈旭敏先生讨论后的结果。
最近,惠誉担忧中资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出售贴现票据和非正式资产证券化减少贷款金额,我国的信用规模在扩大,但没有反映在信贷上。
在京参加南方人物周刊的魅力人物颁奖礼,高兴的绝不仅仅是获奖,更高兴老少聚集,传递出说真话的同一个心声。
尤其要为过其门而不得入的获奖者鼓掌,其勇气令人尊敬,而徐列先生代致的感言让人难忘。
朋友上投摩根的王翔先生发过来一篇文章,悼念杨养正先生。特发在此,同悼。有时我们这个民族是太健忘了。
在悼念、感恩与工作中,度过周末。
杨养正,今天你走了,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只差十分钟,我们还是没见上最后一面,你带走我一块灵魂。5年相交如一梦,让我从你我曾经的交流中回忆你的一生。
1937年淞沪抗战,你是中国守军88师524团一营一连一排长,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在战斗中你左眼被炸瞎,战友们拼死将你拖出战场。
撤入租界后,团长带你们天天操练,盼再回战场。1938年淞沪抗战一周年之日,你们在四周满是太阳旗和米字旗的孤军营中升起中国国旗,引来租借当局干涉,你们拼死护旗,70年后我还能看到你手臂的刀疤。租界方将军官全部拘押,唯一乔装留在士兵中的军官带领大家绝食,“死也要死在一起”。后租界国人准备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示声援,3天后救回全部长官。此后由团长带领每日“精神升旗”。
1941年租界被日占后你们沦为战俘,你和一群战友被押至安徽挖煤,伺机逃出被新四军所救。后遇第五战区人员,你们中所有未负伤者换上军装重上前线,从此再无音讯。
你们三个伤员为回陪都重庆,风餐露宿,步行整整三月。经湖北遇大雪,凌晨恍惚间以为天亮,起身赶路,几小时后饥寒交迫才知道只是早上。入四川后你看着整船整船的年青士兵往下游前线送,独未见到有送回来的。
在重庆伤残军人院时,你与赵孝芳相识相爱,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你们没完婚,因为日本人还在,你不知哪天要重回战场,留下姑娘一人。1945年8月16日 ,你们终于成亲,因为前一天日本投降了。从此这个女人照顾了你65年,每次我来,抬头看她时,她的眼神总是停在你身上。
后来你不打内战退伍了,再后来,**受牵连时儿女们才知道你的过去。2005年,因《东方早报》的报道和牵线,我们相识,此时你已双目失明。你总因我的滴水之举反复感谢,但你可知,应该感谢的是我,因为我的祖父母当年因躲避战火逃离上海,是你们在背后掩护他们。
这是你被人所知的一生,但还有太多东西,你自己也不知道。
比如你不知道,当我遇见电影人沈寂先生,向他求证你们在孤军营绝食救长官之事,沈老连声说是。他自己当年就在苏州河对岸观战,边看边哭,因为他见到你们营的士兵为在仓库顶上挂国旗,接连被机枪打得粉碎。
比如你不知道,当我把自己写的第一本书的压轴段落献给你,看着你太太在你耳边轻声念给你听时,我有多么光荣与满足;
比如你不知道,我有时多想儿子快长大,能带来让你摸一下当年上海难民的第四代。今天看到你们把我儿子的照片放在屋子中央,还在上面扎个小花,我有多么后悔没在8月看你时带上他。
你还不知道,你说要走在家里。你太太心脏刚恢复些,今天下午就急着出院回家,忙着在你床上铺被子,还把脚头压厚,怕你着凉。你躺在救护车上往家去的时候,她就在小区楼下坐着等你。你还是早走了十分钟,没见上最后一面。
你走的时候,身上还是那件格子衬衫,05年你来上海看团长时也是这件。把你从救护车上抬下来时,我有种幻觉,好像正在把负伤的你拖离战场,又突然不知时间为何物,怎么就把铁骨铮铮的汉子变成凋零风烛。
在机场买了本崔永元的《我的抗战》,上面有你的照片。晚上抵沪,这个城市已有圣诞暖意,感觉仿佛有些透明的灵魂,他们头顶钢盔、手握步枪、衣衫褴褛、面带血污,守护着这座城市。他们可以看见我们,但我们看不见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