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扬子晚报:政府或以旧城改造之名搞形象工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7 11:4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道伟 漫画
“危旧房”的改造是否作为公共利益,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新拆迁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删除了危旧房改造需90%被征收人同意的条款,将“旧城改造”列入公共利益范畴(12月16日《扬子晚报》)。
国务院法制办就条例草案两次征求意见,在中国立法史上十分罕见。这既说明新拆迁条例在制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复杂、牵涉面广,也体现出政府尊重民意,慎重立法的姿态。
不过,拆迁权回归政府,并没有拿住“病根”。暴力拆迁从来就不仅是开发商的独门秘技,唐福珍事件、宜黄事件都是政府主导拆迁引发的典型案例。黑龙江东宁县长要“钉子户”不要以卵击石更像是暴力拆迁的宣言。这是值得担忧的一点。
更大的担忧出在“旧城改造”被列为“公共利益”上,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危旧房改造纳入市、县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这实际上赋予了政府对危旧房改造的主导权、决定权。但是,危旧房改造如何进行,是一个颇有技术含量的话题。如果把改造民众不能居住的危房算作公共利益,没有多少人去质疑,但是把“旧房”改造纳入公共利益的范畴,这个框显然给得太大了。
一则,地方政府以改造“旧房”的名义打造形象工程,难道也算公共利益?比如,东宁县以三年内消灭县城平房为借口,强拆公民房屋,威胁“钉子户”不要以卵击石,就是政府“假公济私”的典型。如果说新条例出台之前,县长叫嚣“钉子户”不要以卵击石是权力最后的疯狂的话,新条例拟规定政府为“危旧房改造”的主体,删除危旧房改造需90%被征收人同意的条款,实际上剥夺了被拆迁人对危旧房认定的申辩权与不拆迁的权利。如果政府以“危旧房改造”为名,大拆大建,行商业开发之实,“合法”暴力拆迁,怎么办?新条例显然不能忽视这种情况。
二则,什么是“旧房”、“旧城”?这个定义的弹性显然太大。以我们的行政常识来看,地方上只要换了一任领导,那么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东西就全成了“旧”的了,哪怕才建好的路都会被当“旧路”重挖,“旧房”恐怕也改不了这样的命运。政绩工程的奥秘就在于不停地“出新”,出得和前任不一样,就是政绩。这样的政绩观下,把“旧城改造”列进公共利益范畴,恐怕会助长不合理强拆的歪风吧。
因此,新拆迁条例二次征求民意,体现了进步性,但是对公民物权的保护仍显不足。剥夺民众对危旧房改造的话语权,更像是对强拆的妥协与退步。“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新拆迁条例整个立法过程透明公开,充分吸纳民意很重要。同时,中央要冻结地方政府强拆行为,避免某些地方瞅着新条例未出台的空当,导演最后的暴力拆迁疯狂。  相关专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5: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