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赞誉无数。
美国《纽约时报》12月7日的报道说,中国首次参加中学生国际标准化考试就取得了不俗成绩,代表中国参赛的约5100名上海15岁中学生在阅读、数 学和科学这三项测试中全部取得第一,在这三项测试中分别位居第二的是韩国、新加坡和芬兰。相比而言,美国中学生的表现则差得多:科学位列23,阅读位列 17,数学位列31。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这项中学生能力测试(PISA),旨在了解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个方面的能力。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转引了这条消息,认为中国让美国暗淡无光,而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
《纽约时报》的报道援引里根政府时代美国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他对上海学生的考试成绩感到震惊,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 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美国现任教育部部长邓肯也说,这是一个让我们醒来的号角,我们可以诡辩,也可以认可美国教育落后这个残酷的现实。还有一条消息也震撼了美国人。
路透社12月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创新力十年后或居世界第一。这项对6个国家中的6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27%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而17%的人认为是印度,14%的人认为是美国,12%的人认为是日本。
如果把这两条消息结合起来看,中国这些拿冠军的15岁的中学生,今后将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全面超越美国。可事情的发展并不会这样简单,如果不改革,按照这个轨迹发展很难。
《金融时报》网站上的一篇作者为亨利·曼斯的博文就说,在欧美国家,中学生能力测试的结果和未来的学习工作表现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在中国则并非如此,高分未必高能,和未来的创造性也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