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小组会议,为明年内地经济政策定下纲领。短期而言,大家的焦点放在如何压通胀又保增长。长线出路,则是推行结构转型。
明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又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向历史交功课,又要为将来打开局面,因应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定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向。
本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为明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定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收紧至“稳健”,财政政策则保持“积极”,显示经济大船不会急煞掣。
中央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涌现全球经济崩溃危机后,才把近年一直沿用的“稳健”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与各国政府携手释放大量资金,力挽狂澜。
现在内地经济已经回复稳定且较快的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完成了历史使命,反而大量游资推高物价楼价的副作用日见明显,美国进一步“大开水喉”令这趋势变本加厉,中央略为收紧货币政策,回归金融海啸前的常态。
货币政策回复常态
内地上月通胀率出乎外界意表,升到5.1%的28个月新高。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收紧银根,除了加息,还在35天内三度调升要各大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去到存款18.5%的历史高位。
由于年初向来是银行放贷高峰期,春节向来是物价上涨高峰期,再加上今次美国放水和十二五开局的特殊因素,预计未来一、两个月,中央都会放出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项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当中提及“把稳定价格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防止地方政府借十二五开局盲目借钱上项目,要做好流动性资金的把关工作,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留意经济新火车头
货币政策上收紧银根,旨在防止经济过热产生泡沫爆破危机,增长动力则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资源调向改善公共服务及民生,以及推进经济结构转型。随着国内人口老化和资源透支危机、国外欧美借钱消费不再,过去低增值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之路已难作长久之计。小组明言,各方面要切实把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中央现时把重点放在发展内需市场,并加快培育及发展高增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9月决定培育的七大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
管规十二五方向,经济发展将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港人除了在货币政策方面留意避凶,更须懂得配合财政政策趋吉,利用本身的长处结合内地的发展路向,把握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