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独岛相争 寸草不生 中国不能靠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6:2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日相争,中国不是旁观者

韩日两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差异颇大:韩国的儒家被西方自由传统消解了不少:日本的儒家混入了武士道的杀气。不独如是,韩国人酷烈,日本人被动。连两国的筷子都不完全一样。

  韩国人就是要保持与日本(还有中国)的距离。而日本就是要保持与邻国的争斗。当卢武铉准备老老实实地和日本跨过历史的血痕的时候,日本却在独岛问题上表现得固执蛮横,一棍子把韩国人打醒了,韩国又像一头眼红的公牛。

  日本本来有可能走向大国之路的,但它总是缺乏大国的气度。不独在对韩国,与中国打交道也同样如此。独岛反反复复的争执,恰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两国的绝好范本,但我们却不能作壁上观。因为我们并不比韩国幸运,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

   独岛之争,中国不能靠边

  本刊主笔/毛春初

  独岛:韩国的血,日本的肉

  日本其实不应该去挑起韩日之间的争端。但是它每次却又忍不住。

  作为岛国而痛感“狭小”因而怀有扩张的冲动,这世界上恐怕只有日本。这里的“狭小”已经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加是心理上的感受。这种感觉使得日本对土地的痴迷已经走火入魔了,不独对俄罗斯,对待韩国、中国同样操切过度。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邻国土地的欲望还没有完全消失: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产省制定的一个计划里,就打算向澳大利亚的广阔城市输送几万老年人。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日本和韩国的独岛之争为何史不绝书。这座独岛长不过200米,全是礁石。它在韩日关系中的地位,犹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

  卢武铉是个实心实意与日本和好的人。在任期内,他承诺不再提及双方的历史问题,而是“面向未来”。卢武铉的努力似乎也得到了响应,他与日本天皇的餐会气氛越来越友好;日韩成功地举办了世界杯;日本和韩国的“友好年”也在2005年欢喜开场。

  好像是岛根县变成了闯入瓷器店的公牛,2005年3月,县议会就在双方友好的关节眼上讨论制定《竹岛之日条例案》,宣示对独岛的主权。

  马蜂窝终于捅开了。历史见证了韩国的血性,韩日关系顿时细弱游丝。

  小泉好像意犹未尽,今年4月又有了日本的测量船准备开赴独岛附近去转悠。本来就心烦意乱的韩国人被这两艘暧昧的船只挑衅得只剩下仇恨。

  独岛相争,寸草不生。

  韩国人断指、自焚、焚旗、跳河等手段使尽,今年又多了切腹(未遂)。卢武铉被弄得灰头土脸,不得不对对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其实早在2005年,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就强调了,独岛问题是涉及到韩国国家领土与主权的问题,重于其他任何问题。小泉不是不懂得韩国人的玩命特性,但如果把小泉的焦虑摆上台面,我们或许可以体谅小泉的疯狂:北方四岛收复遥遥无期,和普京的几次会面一谈到领土问题就触礁;争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绩工程遭到了韩中等国的强力阻击;和中国的关系更是僵化到了历史最低点,中日两大邻国首脑长期不会面;中国在东海油田上默默地开挖石油了,日本却连海底情况都没摸清;本来在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上日本突然袭击暂居上风,没想到现在事情又砸了,普京先把管道通往中国……这一切使得小泉心里有股莫名的火,虽然日本在非洲等地的日元外交颇有风生水起之势,但在东亚,日本成了一个没人讨彩的孤儿。

  小泉在东亚的外交处于崩盘的境地,国民对他的邮政改革也十分不满,他不找点地方发泄那还不活活憋出个肺气肿。岛根县的竹岛宣誓主权案恰恰给了小泉一个契机。要发泄就得找个自己吃得消的,且能够挑动国民情绪的东西。当然这样东西只能是日本最缺乏的——土地。

  小泉的目的是暂时达到了,日本的强硬派又找到了快感。但他这次玩得过火了。他原本以为韩国又是和他来点半真半假的抗议,然后就是日本服软(这已经是双方认同的游戏规则了)。但这次韩国人清醒了,他们不想再与日本过家家。卢武铉在民众的压力下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表示韩国要改变对日的“平静政策”。

  当然,“独岛事件”的最后结局还会和从前一样——不了了之。在东亚地盘上,韩国还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犯不着因一岛之争造成韩日关系裂解,以至引起中国、俄罗斯更多的警惕。甚至把韩国完全推向中国的怀抱。而且美国也不会撒手不管,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四国岛(日本四大岛中最小的岛)面积,美国是日本的大脑中枢,它在东亚的利益就是防止朝鲜拥有核武器,并且让中日制衡,而不是让日韩两个盟国陷入对抗。

  美国的沉默证明了韩日间还没到你死我活的时候

独岛之争,中国不能矮人观场

  看人吵架是件不花力气不心痛的事情,但我们绝不能矮人观场,要看就要看出点门道,而不是在一旁呼尔嗨哟。

  韩日友好为何草草收场?

  韩国不是没有与日本友好过,至少在卢武铉的对日政策里,韩国似乎要和日本携手共同跨过那道历史的血痕,但是独岛问题一凸现,日本人从一个暧昧的欲拒还迎的歌妓,变成了一个嘴里喊哥哥手里掏家伙的武士。

  1998年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与韩国总统金大中签订日韩伙伴关系共同宣言以后,双方的交流合作开始多了起来。2002年日韩罕见共同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两国政府以此为契机将该年定为“日韩国民交流年”。世界杯的共同举办,使日韩两国间国民交流、市民交流出现了一个高潮。在日本,电视上开设了韩国语讲座,学习韩国语的日本人也在明显地增多。机场、码头、车站等公共场所均增设了韩国语的标牌。韩国大牌明星元彬随之一跃卷入了日本明星圈,并在日本刮起了一股不小的“韩流”。随后就是更加惹日本师奶喜欢的裴勇俊出场了,他在日本掀起的“勇样”旋风今天亦未消停。

  2005年又是一个“日韩国民交流年”,此年正是《日韩修好条约》签署40周年,按理说,这种友好气氛应该是更加热烈更加壮观更加动人。但是这种缺乏根基的友好被岛根县的一个提案彻底粉碎了。日韩友好成了一个谎言,摔在地上谁也不愿意拾起。韩国和日本又重新陷入仇恨和指责,连卢武铉也爽快地从一个绥靖政策的总统变成了一个“抗日积极分子”。

  其实韩国人在对日友好的氛围中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也没忘记祖上有哪些仇人。他们对殖民者当年的种种劣迹是念兹在兹,无日松懈。这种耻辱记忆已经融进了韩国人的血脉,变成了国民性的一部分。

  笔者有位韩国同学叫金真午,他在我们班上基本是沉默的外来者,一门子为了挣取学费而倒腾从首尔(当时还称为汉城)带来的童装,无论是课堂上课堂外,他基本不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语言不太顺也是一个原因),但有一天他看到我们谈论日本问题时,他用蹩脚的汉语说了几个字“日本人,很坏”。那时正是韩国为抗议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示*游*群情激奋的时候,在看了中央台的报道后,他破天荒地打电话给我,说他很想参加中国的反日游*,还准备把他的孩子老婆都带上,我当时非常惊讶,认真地告诉他广州没有任何反抗活动。他的夫人和他在电话里叹息了好一会。

  在韩国城市的大街上,大学校园内,经常能见到韩国的英文拼法不是常见的“KOREA”,而是“COREA”。因为按照英文顺序的国际排名,韩国在日本之前,日本殖民者就强行改成了“KOREA”。近年将“KOREA”改回“COREA”的国家正名运动正在韩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韩日友好本来就缺乏国民层面的真实性,缺乏历史基础,它是两国政府的一种意识形态的操作,而不是一种国家关系的常态。当历史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两国老百姓各自发出心底的声音时,“友好”就崩溃了。

  这个问题是不是在中日之间同样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反日教育”,日本外交的一个陷阱

  每当日本与邻国关系闹僵时,日本政要和媒体又会喋喋不休地说,这是他们进行“反日教育”的结果。三人成虎,谎言变成了真理,日本国民基本上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所以他们对中韩等国执著于历史问题感到越来越不可理喻。

  “反日教育”是日本政府创造的一个词,概念清晰毫无疑义。但问题是,韩国和中国进行过“反日教育”了吗?韩国的教育我们姑且不论,但就中国而言,1972年以来,我们用“日本人民是好的,一小撮军国主义是反动的”这句话撇清了普通国民与军国主义的关系,而后中国又以德报怨,放弃了战争赔款,说这样可以减轻日本人民的负担。直到现在,我们还强调中日友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可以说,中国没有搞反日教育的动机,也无实际活动。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十年如一日,老思想,旧史实,谁都不陌生,甚至中学历史教师已经可以背诵到哪一页有什么标点符号了。原来中日友好的时候,你们不说中国进行了反日教育,现在双方关系僵了一些,你倒把自己装扮成了受害者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了。

  而中国的媒体,一遇到关于日本的文字就小心谨慎,生怕得罪了这个曾经在我们家杀人强奸的邻居。你说,中国的媒体又何曾写过什么刻骨仇恨的文字来煽动对日本的仇恨。而相比之下,日本右翼的反华言论又是何等的猖獗和自由。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反日,我们也是反对曾经是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日本,而不是现在的日本。反对的是一个冥顽不化的日本右翼,而不是一个民主化的日本社会。

  比较起韩国来,中国的历史教育还远远不够。韩国人至今仍在大张旗鼓地宣传、歌颂韩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抗日英雄,他们现在还在彻底清算“韩奸”,甚至把前总统朴正熙都列入黑名单。

  中国人对日本念念不忘,这不是历史教育的功劳,而是民间保持着强大的记忆和警惕。因为那些受过日本侵略的有记忆的一代还没有完全随风而逝,他们的叙述和记忆成了家族的某种传承。但是这种记忆能够遗传多少代在中国很成问题。

  “反日教育”明显就是日本的一个外交陷阱,小泉之所以敢于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原因就在于想以牺牲中(韩)日关系来巩固他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他先以“历史问题”主动激怒中韩,然后把责任推给中韩的反日教育,以受害者的身份博取国民的认同,然后再摆出强硬姿态响应。

  这招真毒。

  假如我们试图解开中日关系的困境,我们就要重新认识日本,从单纯的“反日”转为真正的了解日本——知日。我们要把日本放到解剖台上,而不是嘴巴上;放到一切媒介上,而不仅仅是教科书和网上,放到民众言谈间,而不是政府文件间。中国有必要进行一场知日大教育,把中国人彻底从“轻日—师日—亲日—仇日”这个怪圈里摆脱出来。而摆脱的一切要义就是从了解日本开始。

  我们如何处理对日关系?

  韩国与日本斗争不是一个级别的争斗,他们还有一些更多的共同利益,还有一个未表态美国佬做最后的调停者。所以韩国可以破罐子破摔,可以率性而为。而中国就不行了。中国是大国,它与韩国犹如司母戊大方鼎与普通铁锅的区别。大国有大国的风度和行事规则。更何况中国和日本在东亚是一山二虎,处于同一个食物链。卢武铉可以开骂日本,中国则不能这样。从独岛之争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宝贵经验。

  1.力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与日本口水战不能丢;民间力量也可倚侍。

  在力量方面,我们应该对中华民族有信心,让时间去见证,让发展去说话。尤其是对日问题,种种经验表明,日本是一个对强者畏服的民族,一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国家。打蛇打七寸,让人让三分。中国必须攻守有度。韩国之所以在独岛问题上说话越来越硬气不也是它的经济力量发展了,国家实力壮大了之故吗?

  在力量还没聚集起以前,我们也不能光做个磨子里榨不出话来的老夫子。当辩的还要辩,当骂的也要骂。“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重在一个说字,重在语言系统,重在嘴巴动作。有时候谩骂也是战斗。对明理人以情动之,对糊涂人以骂待之。都不错。实在骂不赢那就要多反思,多研究,多比较。正义的声音掩盖不了邪恶的噪音,这证明我们叫阵的技术含量不高。现在我们存在的问题是,老老实实追寻历史数据的人罕见,起于发泄止于谩骂的泼粪青年尤多。而反观韩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就郑重得多,他们重在理性和数据,他们进退有序,斗争手段也毫不含糊,当日本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出笼后,他们也有谩骂,但他们的民间团体募捐了一大笔钱到日本报纸上做广告呼吁日本国民“别选择右翼历史教科书”。

  民间力量既可以成事,也可以坏事。但如果让民间力量有施展空间,让他们去试水发展,健全的民间力量成长,成事的机会大一些多一些。在民间力量的动员上我们吃过的亏并不少。日本右翼一叫嚣我们政府就束手难堪,是表达抗议,还是渊默静守。这其实不是策略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政府的事情让政府去处理,民间的声音让民间去对抗。否则,遇到像2005年初夏那样的反日游*,日本又说是政府操纵。


  而韩国的民众这次烧旗、示*、断指、切腹,逼得卢武铉在对日问题上改弦易辙,日本政府断不敢说这是政府在背后怂恿。民心可用,有时候它也是谈判的筹码。

  与韩国相比,我们并不缺乏民间的声音,但总是缺乏民间的力量。现在国民对日本的认识是加深了,但好像社会对建言献策者的容忍度反而不如以前了。如果我们揭露南京大屠杀只是依靠一个张纯如,如果我们追究日本的战争赔偿只是依靠一个王选,那么我们仍然面临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2.要把日本当成大国看待,但它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

  我们不能低估日本的能量,不要以为中国的经济如何了得,军事力量如何先进,国际地位如何威执牛耳,其实日本在世界上同样如此,甚至某些方面比中国做得更加出色。日本不是“日本鬼子”,更不是“小日本”了。

  日本之所以敢于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包括现在对邻国用强),我们千万别幼稚地以为这是日本昧于世界大势,以为它是自我膨胀头脑发昏一厢情愿。其实要不是中国在二战后被罗斯福“抬进”联合国四大国之列,中国的地位大概和印度差不多(甚至还要差),而如果让世界各国重新投票选举谁应该当选常任理事国,日本当选的可能性绝对要大于中国。中国有非洲关系、拉美关系,但日本有钱,日元可以搞定世界上一切穷国(除了少数几个受日本侵害的亚洲国家外),而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又可以搞定一切富国。就这么残酷。

  但日本没有这么好命,也是现实。日本有自己的缺陷,它有大国的力量,但没有大国的气度。有大国的后天因素,但缺乏大国的先天因素。

  日本缺乏大国战略,而精于小利算计。它常常利字当头,毁人不倦。在与中国争夺石油管道上如此,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时如此,在处理韩国的独岛问题上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在与日本打交道,一方面要考虑到它的力量,二要考虑到它的度量。

  日本作为大国,还有个更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个自由但不自主的国家。

  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的傀儡形象仍依稀可辨。美国早就把日本当成了一个阔绰的小弟弟,这次美国要迁出冲绳岛的军事基地,也是对日本狮子大开口,小泉也只能唯唯诺诺不敢啰嗦。所以有时候对日问题就是对美问题。但二者又不能混淆。美国暂时需要一个稍微平静的东亚格局,所以日本也不敢把事情闹大。即使是在钓鱼岛、东海油田问题上,日本也必须考虑背后的美国因素。

  对中国人来说,日本最大的缺陷就是历史观的反动。老实说,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敲打的国家恐怕只有中、韩、朝三国了。而细究起来,这三国何尝不是把历史问题现实化,历史是服务于现实的,没有哪个国家会愚蠢到把历史问题置于现实问题之上。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不可能,或许永远不可能像德国那样对历史问题反省了。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阻止日本继续滑向深渊。中国对待日本历史问题的执著确实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整体烦躁,但是我们的唠叨不是要日本改正什么,我们基本上不要抱这种期望,我们固执于历史,一是教育自己的后人不要再被同一个犯人伤害第二次,同时我们也是给国际社会一点信息,日本是一个大德有亏额头上有血污的民族。这样给日本多多少少一点警示,也使得日本在与中国相争时底气不足。

  按照心理学上的理论,一个器官的自卑,会引起其他器官的自卑。而自卑者往往会通过伪装出相反的感情特质来掩饰他们真正的情感。由于日本的种种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它们会把这种自卑往不可思议的地方发展:它会狂热地执著于领土的争执,甚至不惜破坏脆弱的友好关系;它会以更缪误的历史观来掩盖良心的懦弱,以图弥补形象上的损失;它会在与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打交道时特别表现出蛮横执拗的一面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本来一种缺陷可以通过后来的努力来弥补,但日本显然把力量用错了一个方向,从而错过了最终成为大国的机会。

  3.撇除单向思维,外交不能斗气。

  韩国人非常精明,以打对打,以谈对谈,必要时政策180°大转弯,横下心来蛮干。“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国家关系上同样如此。事情过后,韩国又可以放下包袱,与日本携手共进把手言和。

  中国人往往不容易做到,至少在观念上,国人一般喜欢单向思维:关系要么好,要么坏,不太宽恕中间状态,更不容许示弱。但现在国家关系是契约时代,而不是结盟时代,是国民议政的时代,而不是领袖独断的时代。所以很多情况下,国家间的关系不太可能单纯如一。

  “全天候朋友”并不是国际社会的常态,出尔反尔才是常态,因为国家利益是复杂的、立体的、多变的,一个人可以有始终不渝的朋友,但一个国家很难。“国无常友”、“国无常仇”才是真正成熟的国际关系。国家间大方向是朋友,小问题有争执,这不算怪事,如果国家间无论事情大小都是一团和气,那么这两个国家反而是有问题的。最终是朋友做不成,反而成仇敌。

  中国只有对美国还会爽快地承认双方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复杂关系。但对于别的国家要求就严格了:对俄罗斯,因为它们的输油管道没有爽快地满足中国的要求,国人就开始怀疑其居心叵测;对日本,因为它们历史的问题,所以正常建言献策的人都被一杆子撸到底,不是汉奸就是***贼。

  现在的愤怒青年动不动就以荡平日本自勉,譬如网上颇为流行的一首诗“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骑,跃马扬刀入东京”,我们不是不欣赏他们“拯救国家,舍我其谁”的豪迈,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像顽童一样,动不动就要动武单挑。缺乏文明手段处理问题的民族是不能说自己如何先进的。

  把一个敌对国家变得更加敌对并不是真本事,而能把一个敌对国家争取成为朋友才是真正的挑战。对待日本我们要看到它的积极面,发现它的闪光点,抱有争取、团结之希望,而不是一味的斗争一味地发狠。

  中国不需要战争,中国也经不起战争,尤其是亚洲两大强国的战争更是不可思议的。从日本的现实来看,虽然日本右倾了不少,但日本反战的意识在民间是非常强烈的。两颗原*子DAN留下的记忆远比百万战死者的灵位更加触目惊心。

  我们应该站在如何把东亚国家整合成一个东亚圈的长远眼光上来看待问题,即使不能如此,我们也应该力求日本不要做一个恶邻,我们并没有多少资本可以耗在与日本争斗上。在独岛问题上,韩国是坐庄,日本是行庄,所以韩国可以自由发挥。但中国和日本的岛屿争端上,攻守之势完全相反。而且日韩之争还有美国在后面兜底,但中国如与日本争斗,谁来作为最后保证?

  所以我们必须韬光养晦,谋定而后动。东海油田就是例子,先机就是赢面。眼光必须放长远。如果日本再次“争常”怎么办?如果日本在有争议的岛屿上动作超过我们的容忍度怎么办?如果日本和台湾当局勾结危害中国统一大局怎么办?如果中国民间出现激烈反日活动酿成风波怎么办?如果日本继任首相比小泉更加右倾怎么办……这些事情并非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必须有预案与招数。

  1789年,法国民众攻陷巴士底狱的那天,路易十六外出狩猎,他在日记里留下了“今日乏善可陈”的词语,虽然当时巴士底狱陷落的消息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关心的大事,但却与其后来走上断头台有莫大关系。但愿我们在对日问题上不也是“乏善可陈”,至少韩国的教训摆在这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1:49 , Processed in 1.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