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南极洲发现迷幻章鱼等新奇动物[8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6: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极半岛发现的新奇的甲壳类动物



南极章鱼



深海海参在拉森B地区有很多,它们的头都朝一个方向



在拉森A发现的快速生长的海鞘



图为此次公布的一种甲壳类动物



南极洲新发现的冰鱼








据国外媒体2月26日报道,在世界最纯洁的海洋环境之一的南极洲的寒冷水域里,科学家发现了包括迷幻章鱼在内的许多新奇动物。其它的动物类似于珊瑚虫和虾。至少有30种动物是新的,3月1日即将进行的“国际极地年”研究探险队首席科学家朱联-归特表示。研究人员列出了南极海底近1000种物种,那里温和的温度被认为是导致上面冰架坍塌、进而导致海洋生物下降的原因。

“这是一片纯洁地方,”探险队成员高斯尔-卡波勒说,“如果我们没发现这一地区的冰架在坍塌,物种在下降,我们就根本不会知道20年中发生了什么,全球变暖是如何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

此探险队还发现了海百合、海参和海胆在海底大肆繁荣,这些物种通常只在食物比较稀少的浅水区才有,但冰架可能使食物比它们通常所在的浅水区的食物更加稀少。

封存千年的海底开放了

在南极半岛东岸的威德尔海,1万平方公里的海底由100米厚的拉森A和B冰架覆盖着,封存了数千年。可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冰架出现坍塌,封存千年的海底开放了,先前那些不能在此生存的动物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了。

此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完成了一个为期10周的这一地区的探测工作。通过使用远程遥控设备,他们首次能系统全面地调查海底生命。在冰架坍塌前,科学家进入此地区的惟一途径是在冰上钻洞。

当蜿蜒流动的冰河到达大陆的海岸,开始漂浮在海洋中时,冰架就形成了。它们通常是通过分离出冰山、让冰山慢慢漂浮到海洋中去来减少自己的块头,但拉森A和B冰架都是令人惊讶地突然坍塌。自1974年以来,当南极洲温度上升得比世界其它地方都快时,总共有13500平方公里的冰架因全球变暖而瓦解。

通常,相对南极其它地区,探险队在拉森A和B地区发现的动物要少得多。在此地区的动物数量只有威德尔海其它地区的百分之一,归特怀疑这一现象是否与可用得到的食物有关。

5%的新物种

探险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调查本土生物和冰架坍塌后有优势来到此新开放环境的动物。归特表示,探险队发现的95%的动物都可能是本土的,只有5%的动物是冰架坍塌后迁移来的。但即使只有少量迁移的动物,这也表明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且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

“显然,此海底的生命非常缓慢地反应了环境条件的这一非常巨大的变化,”归特说,“一个新种群完全发展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如果这是碰巧的。”

此地区的一个新动物是快速生长的凝胶状的海鞘,科学家在几个浓密的补块处发现了它们。

冰山破坏

探险队还发现了由冰山制造的冲刷。由冰盾***而成的冰山在海底上搁浅,毁坏了此地区的生物,但破坏程度没期望的严重。“我想像的破坏更为严重些,因为如果数千冰山仅在几个月的很短时间内分解或崩裂,我认为任何生命都会被毁坏。但它没有,”归特说。

探险队确实发现了拉森冰架地区外更多的干扰证据,证明在此有许多冰山经过。但在冰山毁坏的地区,生命信号重新出现了,归特表示




南极大陆
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6块大陆中,南极大陆大于澳大利亚大陆,排名第5。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仅有的被海洋包围的2块大陆,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参看南极洋),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


主权
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英国、纽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等9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以上9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南极领地


交通
南极大陆是最难接近的大陆。与南极大陆最接近的大陆是南美洲,它们之间是970千米宽的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不仅相距遥远,而且周围还为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冰架和浮冰所环绕,冬天时浮冰的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在南极的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中还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巨大的冰山,为海上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地势
地球上最高的大陆是南极大陆。地球上其他几个大陆的平均海拔高程为: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欧洲最低,只有300米,大洋洲的平均高度还不甚清楚,估计也不过几百米。然而,南极大陆,就其自然表面来说,其平均海拔高程为2350米,比其他几个大陆中最高的亚洲还要高得多。但是,如果把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剥离,它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气候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度。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度。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7~20度左右;而内陆地区为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50度;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零下57度。到现在为止,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89.6度,这是1983年7月在纽西兰南极观测站「万达」记录到的,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极的寒冷首先是与它所处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有关,由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导致了在一年中漫长的极夜期间没有太阳光。同时,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有关,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大,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南极位于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太阳的入射角最小,阳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阳光热量又最低。再者,南极大陆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盖,冰雪对日照的反射率为80%一84%,只剩下不足20%到达地面,而这可怜的一点点热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


风极
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风速在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大风在南极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每秒17~18米,而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风力最强,风速可达每秒40~50米。在法国南极观测站「迪尔维尔」曾测到每秒100米的大风,相当于蒲福氏风级12级下限的3倍,而它的破坏力相当于12级下限的近10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风。因此,南极又被称之为「风极」。

除了严寒之外,狂风则是科学考察人员在南极所遇到的另外一个天险。狂风会很快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人发生冻伤甚至冻死事故。极夜的风暴,其速度有时超过每秒40米,比12级颱风凌厉得多。此时若有人身置户外,便会有生命之虞。人们难以忘记,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食堂去喂狗,突遇每秒35米的暴风雪,从此再没有回来。直到1967年2月9日,他的保存完好的尸体,在距站区4.2公里处出现。


探索
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是罗尔德?亚孟森(Roald Amundsen)以及他的随行人员,到达时间是1911年12月14日。亚孟森的主要对手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在回程的时候,斯科特以及他的同伴四人全部由于飢饿和极度的寒冷而死亡。

往后,曾经有七队探险队利用陆上交通到达南极。以到达时间排列他们分别为:

阿蒙森和斯科特
埃蒙德·希拉里
维维安·福克斯
安特罗·哈沃拉
Crary,和
Fiennes
为纪念亚孟森和斯科特,亚孟森-斯科特南极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于1958年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上建立,并永久性地为研究和职员提供帮助。


全世界最古老的冰芯
日本南极观测队于2006年1月26日在日本南极观测站基地「富士圆顶」(Fuji Dome)附近发现,据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所长藤井理行表示,这是在南极冰盖下9994英呎处发现;日本教育科学部门的官员梅崎友治表示,冰芯气泡中含有许多气泡,这些气泡裡面的气体,很有可能是百万年前留下来的,如果经过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以前的地球环境,还可以用来预测以后的气候。经估计,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历史约有100百万年左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7 23:0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