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文帝失踪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4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和下西洋为找建文帝?

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四年的“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他那个一心想篡位的叔父燕王朱棣已经兵临城下。建文作为皇帝平静地发布了他最后一个撕心裂肺的决定:火烧王宫。


但60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姓让的老人说建文皇帝当初并没死,而自己就是建文后人。这究竟是真的吗?


老者宣布


自己就是建文皇帝的后世子孙!


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仅四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欲置他于死地的,正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兴兵夺权的燕王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皇帝。就在600年后的今天,南京一位84岁的让庆光老先生向史学界公布:自己就是建文皇帝的后世子孙!建文皇帝当初并没有自焚而死!这一切都在老人的家谱中有记载!


老人的家谱记载:建文皇帝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让氏家谱》使很多专家学者对史料的记载产生了巨大疑问。因为老人的说法与明代正史《明太宗实录》中“帝自焚”的记载相矛盾,哪一种说法才是事实?明史专家潘群老人在史籍中,发现了一条让人起疑的记载。


《明太宗实录》记载,当燕王朱棣的人马杀入宫中时,建文皇帝已经没了踪影。经过几天搜查,最后燕王的士兵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尸体已经满身焦烂,四肢不全。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你何苦这样呢,我只是来帮你的啊!”可是,燕王凭什么就认定那具焦烂的尸体就是建文皇帝?《明史》中关于建文皇帝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始终没找到有关建文皇帝墓葬的蛛丝马迹。


史书记载


建文皇帝通过皇宫密道逃到了宫外。燕王破城而入时,朱棣大肆搜查的对象还有建文皇帝的两位皇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据史书记载,2岁的朱文圭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是建文的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那么建文帝也有可能出逃。明史专家潘群老人认为,建文帝就是出亡了,因为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一个过硬的史料,证明他是死在宫中的。



《明史纪事本末》也大胆记录下建文皇帝并没有死的秘密!书中记载: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其中一个朝臣提醒建文帝,朱元璋驾崩之前留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于是建文皇帝赶忙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里面装有袈裟、剃刀和僧人的度牒。于是,建文皇帝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模样,根据里面指示,通过密道逃到了宫外的神乐观。根据史料推断,建文皇帝逃生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在这里。如果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为何不为他稳固君位作周密的安排,反而让朱棣起兵威胁到其孙的帝位?因此这段传说不敢让人轻信。


无意发现


地道就在原来明皇宫的旁边。


可是偏偏在此后的一些典籍中,出现了关于建文皇帝逃出宫所走密道的描述。《明史考证》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但是传说中的密道是否存在呢?对这段历史很有研究的季士家老先生多年前发现,1978年太平门里一家叫南京钢锉的工厂要建栋新楼,挖地下室挖出了地道。从挖出情况看,高度大概在2米5左右,宽度在2米左右。当年发现地道的地方就在原来明皇宫的旁边,如果建文皇帝出逃很可能就通过这个地道逃出皇宫。可这一个地道是否能通出皇宫?


2005年6月的一天,季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说在清凉山旁边的国防园发现一个明代涵洞。涵洞位于原明故宫的宫城外,据现场发现,季老先生推断这个涵洞在明代主要是为排水用的,但不下雨时,是没水的旱洞,完全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联系多年前发现的皇宫内地道,这个涵洞很可能就作为地道的出口。为了求生,建文皇帝使了一个火烧王宫的金蝉脱壳计。而朱棣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天子宝座,只好把一具烧焦了的残骸当成建文皇帝的尸体安葬。


踪迹新说


建文帝曾到泉州开元寺当和尚!


600多年后,一本记载建文帝火中逃生的让氏家谱被公布于世,让氏后人还向外界公布:先祖建文皇帝就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并有一副墨宝遗世。这个坟地在宝塔旁边。要考证家谱所载内容必然要挖掘宝塔,找到遗世墨宝。但如此浩大的工程,首先要得到历史学界的首肯,但是因为它编修得很晚,对于祖先让銮的记载到底出于史书采集还是家谱流传,史学家还不能下定论。让氏后人正做种种努力时,有关建文帝逃亡的说法越来越多。


在《杰出航海家郑和》和《郑和下西洋》里,刘志成研究员竟发现建文帝曾到泉州开元寺当过和尚的全新说法!书中记载:建文帝和随从打扮成僧人的模样,沿着皇宫密道逃出来,从南京顺着长江来到武昌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达玄和尚接待了他们,达玄是全国的知名高僧,门下很多弟子,包括开元寺住持念海和尚。达玄看过建文帝的度牒后,赶紧联系念海,并安排建文帝等人过去。福建泉州开元寺,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如今依然香火旺盛。可是,六百年前的念海住持会让寺院惹祸上身吗?


其他说法


  郑和下西洋原是不惜代价要找建文帝?


宫中大火之后,朱棣比谁都清楚建文皇帝没有死,当得知建文皇帝逃到泉州开元寺时,明成祖酝酿了一个壮举,他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奇怪的是,舰队乘员中95%以上是在籍军人。为何这样一支以贸易为目的的队伍却是一支军事武装舰队呢?原来,明成祖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建文皇帝。下西洋可能并不只是一个目的,但为什么要派郑和去呢?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郑和特殊的身份。历史上宦官始终是与皇帝关系私密的人物,他们也最清楚皇帝的家属内幕。所以成祖将寻找建文皇帝这样一个隐秘的任务交给了他。但是,《大航海》是日本现代人半也郎所著,以小说上的说法作为依据,显然无法让人信服。如果建文皇帝到过泉州开元寺,也许会在寺中寻到蛛丝马迹。但在泉州开元寺寺志中,没有任何记载到建文帝的问题。


在继续深入查证的过程中,李悌仁多年来一直研究开元寺志,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开人们心中疑虑的史证。明永乐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所以明政府大量禁军被派驻到泉州,开元寺就成了驻扎明军的军营。开元寺的很多建筑都成了武器制造厂,如果建文帝逃到泉州显然是自投罗网。那么说他来开元寺当和尚也就极不可能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2 17:2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