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像市场萎靡不振的另一个原因:经销商抽逃资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在探讨2007年音像市场萎靡不振的原因时,除了盗版、音像作品质量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大家重视:那就是各地经销商抽逃资金比较严重。
2005年以前,音像市场跟现在的化妆品市场一样,几乎都是现金交易,根本不存在赊帐欠帐死帐坏帐,也没有这么庞大的库存量。而操作模式改变的原因就是:一是发行企业的不良性竞争,导致了原有经营方式的崩溃;其实是市场趋向成熟,而音像行业没有找到有效的营销方法;三是发行商高估市场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加了库存风险;四是主管部门指导滞后,缺乏维护市场的正常发展的能力和方法,令企业间不能协调。模式改变之后,恶果悄然显现,2006年2007年,音像行业滑坡,营业额一落千丈,所有的音像切都裁员一半或面临裁员,而且业绩仍难见起色,从业人员终于尝到恶果的滋味。

音像行业滑坡,除了企业的因素之外,经销商也难逃其咎。各地经销商都是靠音像的批发和销售起家的,而且在某些省份闯出了名声,如山东爱书人、南京银鼎城、北京好望角、广东博恩凯等,都规模化发展,在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都获得了良好收益。而进入2006年之后,在盗版和压缩碟的影响下,很多省份的主流经销商不再把音像的批发销售做主导业务,而把音像市场上赚来的钱,抽离音像市场,投资到房地产、矿产、建材、酒店等行业,而对音像只要铲除,而不再投入,导致了音像行业资金链出现断裂危险。
2005年以前可以现金交易,到了2006年还可以付五成至六成的货款,到了2007年,却只能预付两至三成的货款,上面的发行商深感吃力,导致了资金短缺和产品推广不到位。而受损失的,却是整个音像市场。我们除了呼吁新华书店的干预和主管部门的协调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经销商抽逃资金,短时间看起来,他们获得了成功,在音像行业赚了钱。而长远的看,他们在丢掉音像市场,给自己挖了陷阱。
如何正确的看带音像行业,我们没有科学的数据来说明,但庞大树木的家庭娱乐系统,给了这个市场足够的支持,但我们的经销商为什么会抽逃资金呢?对政府控制盗版打击盗版缺乏信心?对我们的影视作品市场号召力缺乏信心?对音像产品的赢利能力没有信心?还是对自己的经营能力缺乏信心?无论如何,市场都需要经销商投入,而不是榨取和抽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6:1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