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海钩沉:24年后妻子才知道丈夫造了原*子DA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传贵老人曾在1963年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DAN的研制工作,而他的妻子知道这一消息时,已是24年后的事情。这是中国原*子DAN研制保密工作的一个缩影。

  东方网2006年6月1日报道 石传贵老人曾在1963年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DAN的研制工作,而他的妻子知道这一消息时,已是24年后的事情。这是中国原*子DAN研制保密工作的一个缩影。

  1957年下半年,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开始选址。在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有一片美丽的草原,这里环山抱水,四周高山耸立,中间川原平阔。由于这里夏天盛开着金露梅和银露梅,人们因此称它为金银滩。根据地理条件和居民分布情况,参加踏勘工作的专家们认为,金银滩草原最为合适。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代表中央批准了选址。随后,万名建设大军便开进这片草原,紧张而秘密地开始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基地全称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二二一厂,简称国营二二一厂。

  1963年,31岁的石传贵成为二二一厂二分厂的一名工人。来基地前,领导告诉他是去支援大西北,搞尖端工作,只字不提核武器。在基地,每个分厂、车间、楼房都有自己的代号,而且都有不同的通行证。每一位上岗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并由总厂、分厂和车间进行三级保密教育,承诺严格遵守保密守则,包括不准泄漏生产数量和生产进度,不准借阅摘抄与工作无关的图纸、工艺等资料等。

  “二二一厂的工人当时有‘一问三不知’——问你干什么的,不知道;问你在哪里干活,不知道;问你的通信地址是什么,不知道。”石传贵说,“上不传老,下不传少。大家都严格遵守这个保密制度。”

  为了保密,内部大家还约定俗成称自己是“草原人”,内部报刊也叫“草原工人报”。

  

  现已存放于博物馆的保密守则

  

  当年的神秘基地如今已成旅游景点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颗原*子DAN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时,一些投身原*子DAN研制工作并于此坚守多年的人竟然问:威力这么大的武器,是在哪里制造的?

  石传贵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对大学生夫妻共同参加了原*子DAN的研制工作,但由于保密制度,他们都没有向对方泄漏自己的工作情况。直到原*子DAN爆炸成功,他们才知道原来两人在做同一件事,在同一个工厂上班。

  这个严格的保密制度直至1987年221厂宣布退役才告解除。也就是那时,石传贵的妻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参加了原*子DAN的研制工作。

  链接:原子城的历史沿革

  1956年,中央政府决定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

  1957年,在全国选址;

  1958年7月,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批准了选址报告。

  基地位置: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现西海镇原子城)。

  同时将居住在这里的1715户农牧民迁出本地区。从此给1170平方公里的草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建设,八十年代末,一个具有现代化规模的集科研、生活、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生产基地矗立在金银滩草原上。

  1987年,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转移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

  1995年5月15日,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终于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4:5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