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消失了的冬水田重现人们的视野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消失了的冬水田重现人们的视野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天府之国四川,特别是在川北、川东、川南和川中一带的农村,无论是山沟还是平坝,每到冬天,那一块接一块的冬水田在兰天白云的映衬下,焕发出银晃晃的白光。如果乘飞机从天上向下俯视,或是站在某个山头向山下鸟瞰,那形状各异、大小不等、一块接一块的冬水田,构织成一幅银光璀灿的美景,硬是叫人美不胜收。如果我们有幸步入其间,就会看到脆雀突然从田坎的树枝上俯冲进水田里,叼住一条小鱼又飞回树枝上,歪着脖子将捕获的鱼儿吞下肚,还有那些不怕寒冷的渔夫,挽袖扎裤地用手网在田里捕鱼。春暖花开时,田里的鱼儿在水面上喜戏交配,绿色的水草散发出馨人的气息。有时,还会看到两只野鸭或白鹤自由自在地在田里觅食。
  那一块接一块的冬水田,别看它在秋冬时节白白地占去了地表的大片面积,它却为来年水稻的种植蓄够了必要的水份,让农业生产一直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状态下;它在日光的作用下,默默地为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水汽,从而使空气保持着动植物所需要的湿度,这种水汽在高空冷气流的作用下会聚成云、雾、雨、雪,为地表的水循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内含丰富的矿物养份,这种矿物养份为水中的浮游生物、鱼类提供大量的食物,而鱼类又为脆雀、野鸭、白鹤和人类源源不断地奉献着优质蛋白。啊!冬水田,你为人类、为动植物、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那令人苦涩但又令人回味的年代,每到稻谷收割后,农民朋友们及时地把稻田翻耕一遍,将禾庄子埋进泥水里,待上个把月,禾庄子被泥水泡烂后,农民朋友们再耙它几遍。耙后又再耕、再耙一次。通过反复耕耙,禾庄子被泡绒了,泥巴被犁耙碾成了泥浆。泥浆沉入田底,便可防止水的渗漏。勤劳的农夫们还把田边做得厚厚的,缺口扎得高高的,田里的水便蓄了起来。日子久了,田边会开裂,农民朋友们会随时加边将裂缝补上。如遇下雨,水位就会增高,下一年水稻栽插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即使遇到久旱不雨,冬水田里的水一般也能维持到下一年春天,起码育秧用水不成问题。秧苗一般要四十天后才能移栽,在这四十天内,天上总要下一点雨,田里的泥是湿润的,即使遇上小雨也能确保秧苗的移栽。
  可是,近十多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农民肩负提留款、农业税等沉重负担,再加上化肥、农药价格不断上涨,种田、养猪成了亏本的活路。农民失去了种田的积极性。他们当中凡是跑得动的都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禁收提留款、免收农业税、免收农民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实让农民朋友们尝到了甜头,按理说种田的积极性应该高涨,但是,四川处于丘陵和山区的农民却另有想法。他们看到化肥、农药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又因丘陵、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物资流通全靠人力,种粮养猪仍然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到,在外面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不怕天旱雨涝,打工仍比种庄稼强,因此,留守在农村的仍然是老人和小孩。种地的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年老力衰,他们只好拣距家近的好田好地种。至于稻田,谷子收割后他们就不管了。一尺多深的禾庄子留在田里,不仅吸收着田里的水份和养料,还为稻螟虫的繁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温床。田边他们也懒得做了,缺口敞开着。那一块接一块的冬水田啊,不知不觉地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全球缺水的严峻事实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具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更是不敢忽视。为此,国家出台了节约用水、保护湿地、修筑河堤、建设塘堰和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都要拨数百个亿人民币的专款用于水利建设。为科学合理地开发运用水资源不惜投重金。这些措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四川的气候不适宜种双季稻。在水资源丰富的江河沿岸及川西平原,农民朋友们在水稻收割后一般都要将田里的水放干种冬小麦或油菜。但是,川北、川东、川南和川中的大面积农田用水都来源于天。


根据四川多年来的气候情况说明:如果把大面积的冬水田关好水,不仅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种植,而且还能促进合理的水循环,促进适宜于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良性气候的形成。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平均每亩冬水田蓄水30cm深,加上渗进泥浆里的水至少10cm,合计蓄水深度为40cm。则一亩冬水田可蓄水267立方米;平均一个生产队的冬水田在80 亩以上,则一个生产队的冬水田可蓄水21344立方米;平均一个村8个生产队,则一村的冬水田可蓄水17万立方米;平均一个乡10个村,则一个乡的冬水田可蓄水170万立方米;平均一个县60 个乡,则一个县的冬水田可蓄水一亿立方米;川北、川东、川南和川中一共有多少个农业县?至少不低于100个吧!如果把四川各县的冬水田都关好水、关满水,那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它可以胜过10 个升钟水库的蓄水量。
  如果我们把那些冬水田蓄满水,除了前文所述的巨大作用外,它还通过缺口、田坎、田底的缓慢渗漏汇聚成涓涓细流,又由涓涓细流汇集成小溪,在由小溪流入小河,又由若干条小河流入大江大河。这样就可以保障大江大河常年保持着正常的水流量,为江河的航运、发电提供了保障,还为江河及沿岸的动植物创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四川近几年经常干旱,所以冬水田里没有蓄足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沿海、流向城市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农民对土地像过去那样精耕细作了。从1996年起我们再也没有看见农村的冬水田像过去那样把水关得满满的。2001年笔者就此问题曾投稿于人民网,题目是:《应当高度重视川东北农村冬季农田的蓄水保水工作》。可是,非常遗憾!冬水田的问题不但没有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个公民,眼巴巴地看到干旱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又总是免不了担一份忧,所以,我还是想再说两句。
  干旱影响了冬水田蓄水一说是人人都会接受的事实,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如果冬水田不关好水就会使干旱频繁发生的道理呢?
  河堤修得再好,如果没有水源也是白修;土坎修得再好,它也只能确保沙土不流失,却不能蓄水;加强水库的建设与维护固然重要,但只能算着蓄水保水的配套工程;抓好冬水田的建设才是根本性的措施。为此,笔者恳切地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冬水田的建设和蓄水保水工作。由于冬水田的问题不仅仅四川才存在,在我国的中西部的两湖、江西、重庆、云贵、甘南、陕南等省都存在类似问题,为此,笔者恳切地希望中央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该项工程的投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奖农民做好冬水田的蓄水保水工作。由于冬水田的影响不仅仅是区域性的问题,它对全球气候亦能产生重大影响,为此,笔者呼吁国际农业、环保组织给于积极的关心和支持。让消失了的冬水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中国四川南充: 李继学
                                       

                                          2007年3月27日
  作者简介:李继学,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金凤中学、金凤职业中学、南充二中(1906年朱德在该校就读、张澜任校长)校长多年。通讯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北湖路426号;邮编:637000 ,联系电话:13038203962
  后附:2001年所撰《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的蓄水保水工作》,投稿于《人民网》。
    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的蓄水保水工作
李继学

  近日来,有空到川北农村转了转。所到之处,青葱的草木令人赏心悦目,清清的溪流让你舒心惬意。见了此情此景,真叫人不由得回想起那大炼钢铁的年代,一平二调把本属于绿色的大地整得寸草不生,滚滚沙龙猖獗于河床之上,光秃秃的山川在烈日、大雨和风暴的轮番攻击下瑟瑟发抖。干旱!暴雨!咄咄逼人地向人类发出了一个又一个警报。而今,这一切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一去不复返。笔者因此而感到无比的欣慰。然而,看到农村普遍不注重蓄水保水的现象却使有识者们产生了新的担忧。
  川东北农村普遍不重视冬季农田的蓄水保水工作。今年夏天,四川各地乃至于全国长达三个月的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至今难以忘记。南充市嘉陵区和仪龙县的不少村社人畜饮水都要靠政府派车运送。玉米几乎全部干死,基本上是颗粒无收。水稻、红苕几误农时而久久不能栽下地。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两种主粮还是因此而减产。八月下旬以来,四川特别是川北地区一直久雨不晴。据笔者粗略估计,近三个月来川北地区的总下雨量一定在1000毫米以上。让旱得草木枯萎、人畜断饮的川北地区饱饱地喝足了大自然恩赐的甘露。于是,青枝绿叶重放异彩,世间生灵又获生机。然而,人们似乎好了疮疤忘了痛。如今饮足了甘泉却忘了昔日的干渴。块块稻田缺口大开,条条小溪畅通无阻,滚滚甘泉依依不舍地向着无动于衷的人们拜拜。它们就像过去不受重视的知识一样付诸东流。下了长达三个月的雨,田里居然没有水!溪里、河里没有塘堰把贵重如油的水资源留住。多数稻田里仅有一点水花花。见了此情此景,却又让人感叹万端!亲爱的父老,不知你们是否想过来年的气候又将如何呢!
  “热浪肆虐东南欧”,“伊拉克遭受特大旱灾”,“叙利亚面临严重水荒”,“美国西南部酷热难当”,“全球变暖杀死10万人”,“中国严重缺水”,“伊郎严重干旱”,“约旦严重缺水”。来自世界各地的报道,向人类不断地发出了长鸣的警钟。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世界水资源日趋告急。节约用水,珍惜有限的水资源是人类不得不共同认真对待的事关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中国《经济日报》2000年8月2日第12版用了整版篇幅客观地报道了关于中国严重缺水的问题。其通栏标题是:“京,津,沪,请赶快堵住用水漏洞”。还有“城市节水不能再等待”,“中国进入缺水期”,“世界面临水危机”等报道文章。根据国家水利部分析,“到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如在中等干旱年则为6988亿立方米,可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21世纪水紧缺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另有报道说:“世界上约有13亿人口得不到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世界人类可利用淡水已成为珍稀资源。”
  川北地区虽属农村,不像京、津、沪那样存在用水紧张的问题,但它却属于干早地区。特别是南充市所辖的嘉陵区金凤镇、安平镇和大通、龙盘,西充县的双凤、仁和,南部县的伏虎、大平直至盐亭、剑阁一带,处于嘉陵江河谷与海拨相对高一些的川西平原和川西北山地之间的攀升地段。每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已成规律。近几年来几乎是连年大旱。在五、六十年代,嘉陵江水深千尺、船行千里。南起重庆,北至广元,一年四季皆可通航。七十年代后,江水日渐枯竭。从八十年代起,优居中游的果城南充都不能通航了。到了冬季,许多滩口人们可以涉水过江。笔者亲身经历过的79——80、93——94和近几年的大旱灾,已足以让我们望旱兴叹、说旱生畏了。如果农村饮用水都要靠政府派车运送接济,农村面积这么宽,人口这么多,政府接济得了吗?
  加强农村的蓄水保水工作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干旱地带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人类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需要。干旱地带的蓄水保水工作做好了,不仅解决了那里的农民的生活、生产用水的问题,同时也为附近城市和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防洪、保证内河航运作出了贡献。这是因为,如果干旱地区的蓄水保水工作做好了,雨量多时不让雨水白白地流走,尽量把它多关一些在田里,多留一些在池里,多装一些在坑里。天旱时可保有水可饮、有水可用。即使渗透了,也要令它缓慢渗透。这样,遇到天旱时才有地下水可采。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蓄住了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减下游地区的水灾,让江河一年四季皆有足够的水流,还可以促进大气的正常循环,从而确保正常的水循环。
  由于川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多地少是一个突出的矛盾。有些农民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冬季把田里的水放干种小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充分的水资源作保证,盲目地把田里的水放干,来年如遇春旱,就会误了夏季作物的栽种。这显然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办法。我们可否通过认真的测量和测算,用一半稻田(或适当比例)蓄水,一半稻田放干种小麦。再加上塘堰、山坡上和地里的蓄水池的水,来年即使遇到春旱,也可保夏季作物的栽播万无一失。
  根据笔者到不少区乡村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村社并不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才把田里的水放干,而是懒人做懒庄稼。既不砌缺口又不搅田边,一切任其自然。这种愚昧而又荒蛮的耕作方式真是让人不可理解。我们衷心地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蓄水保水工作提到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去对待,切实有效地抓到位、抓落实,而不是仅仅在省到市、市到县的公路两侧做表面文章。要采取政策激励和强制相结合的措施,舍得花大力气,尽快把田里的水关住,把山坡上和土里、地里的蓄水池建起来。蓄水池不一定非用砖块砌墙水泥抹底不可,关键是根据地形和接雨面积适当规划和开挖水池或水坑,使之既可沉沙又可蓄水。有了这些分布合理的水池或水坑,雨多雨急就不会全部白白地流走,而是尽力多蓄一些在水池或水坑里,以后让它慢慢渗透。这样,既可保证山坡上的草木在天晴或天旱时有充足的水分,又可以保证天旱时有地下水可采。其实,它的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
                                2001年11月2日

  作者:李继学、又名李暾,通讯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北湖路426号。邮政编码:637000  
  联系电话: 13038203962,
  Email:chinalijixue@126.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13: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