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这个位子从1890年以来一直是美国在坐。现在轮到中国领头减少全球排放了,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都没办到的事。首先中国应该对自己的矿物燃料消耗的碳征收与之相称的烟尘排放税,然后带头努力让其他主要贸易国也这样做。
持续征收烟尘排放税,中国可以从中获得几方面的好处。如果矿物燃料的消耗能够减少,烧煤导致的空气污染就会减少,中国也就能防止成千上万公民的死亡。烟尘排放税鼓励对高效能、长久耐用的物品进行投资,这些投资也就是对节能的投资。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期望正在超过国家提供可供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的能力。烟尘排放税将放慢短期的增长,然后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能跟上。长远来看,这对长期的经济增长更有利。如果中国担心自己的经济会被烟尘排放税拖累,她完全可以减少其他税收,部分或全部消解它给国家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
对中国和许多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烟尘排放税代表额外的收入。从总体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税收都要有效,它难以逃避,易于征收(因为已经有对矿物燃料征收的资源税了),而且它比其它现有的税收更先进。
全球烟尘排放税以外的另一个选择是继续执行《京都议定书》,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全球的工业国都批准了这一协定。美国还是可能和已经签约的工业化国家达成协议的,只要它按照最初《京都议定书》设定的标准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排放量,只是达标的期限要向后推迟一些。这正符合中国的期望,工业国承担了减少排放量的负担,中国经济似乎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持续扩张。然而工业国减排的量不够大,不足以抵消中国和其他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的国家每年排污量的增长,要知道中国一年的排放量差不多相当于法国排放量的总和。
中国并不想大规模减排,她给的理由也很正当:作为经济与合作组织的发达国家排放了大部分额外的温室气体,因此他们应该承受大部分的减排任务。
中国的这一立场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共鸣,但由于大规模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会给整个世界带来厄运。
走出这种僵局的唯一办法就是世界主要贸易国在贯彻合理的高碳税上达成共识,这其中获益最多的将是中国。事实上,这些收获可能十分大,即使其他国家不采纳,中国采纳这种税还是符合中国利益的。
主要贸易国家之间就统一的烟尘排放税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中国将从中获益颇多,因为在中国,矿物燃料的利用率很低,故而减排的花费较少。将来,所有的国家有望达成一项更广泛的认同,只要一国没有征收最低限度的烟尘排放税(或者实施排放交易计划),其他国家就会对它出口的货物征收与应付烟尘排放税数量相当的关税,到那时,中国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这样一来,所有的国家都会受到刺激征收烟尘排放税,否则征了这种税的国家将独享其利。
问题在于中国是否愿意领头推进世界范围烟尘排放税,这一办法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避免大规模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案。中国的领导人应该将未来的增长置于短期的增长之上,并向人民解释为什么矿物燃料价格要上涨。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应该避免中国人民继续沿着使用不洁净能源之路走下去。
(Maximilian Auffhammer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和资源经济系的副教授,Richard Carson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系的教授,不久之前曾担任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的主席)
文章来源:华盛顿邮报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