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仁高分学员交流会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02:3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望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博仁2008年学员   郑国治   历史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下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和大家聊一下学习。首先要向大家表示一下敬意,因为大家选择了考研。选择考研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在座的同学有曾经参加过研究生考试的,都知道,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但在考上之前,大部分人的痛是占主要的。但是考研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选择了考研,我们就选择了前进,我们的人生因此有了目标,有了希望。虽然考研不是人生唯一前进、上升的道路,但考研却是人生前进、上升的一条好路。随着时代发展,知识的份量越来越重,如果没有高学历,想在某些平台上起步,是很难的。学历是不代表能力的全部,但却是人生的敲门砖,这是人生必须具备的资本之一。现在好单位招人,首先看的就是你的学历专业学校。如果没有一定学历资本,进好单位是非常难的。象浙江省电力局,是好单位,可是这几年毕业生要到进去,一定要浙大的电力方面相关专业的博士,还要有很强的社会关系。象浙大的硕士现在就是能力很强,浙江省电力局也是不要的,能力再强的浙大电力学方面的硕士也只能进杭州市电力局。但杭州市电力局也不错了,年薪少的也有十几万。所以请大家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就不能后退,就要全心投入,能放弃的诱惑,能放下的杂事,都放下。不然我们所有的投入,所有的心血,都会白费。我们未来的路很长,考上研之后,我们可以慢慢的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生活的舒适。从现在开始,大家心里想的应该是“一切为了考研,不考上誓不罢休”。因为只有这样,就是最后失败了,也不会后悔,至少后悔会少很多,因为到时候大家会想“我尽心了,达不到目标,这也不我自己主观努力上的问题了,而是天命。”所以只要不是有了其他更好的选择,那么已经选择了考研,大家就坚持到考完试的那一天,全身心的投入。
一、历史学考研的前景
历史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我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我是浙江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中文是我强项。可我为什么选择历史?因为我有一种历史学情结。在我的求学路上,有两位历史学的老师,以他们的历史学知识和情怀感染了我。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养成了历史学情结,历史学的太多东西的确带给我太多的人生思考,也带给我快乐。大家好像认为历史学毕业之后出来,是否只能做一下教师或者是某些文职工作?其实不是的,历史学能做很多工作。现在的党政领导里面,薄熙来就是学历史的,毛**的唯一的孙子毛新宇也是学历史的。王岐山是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现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胡伟是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在杭州大的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很多都是历史系毕业的,象杭州绿城集团的董事长宋卫平和副董事长寿柏年就是原来的杭州大学历史系82届毕业生,现在绿城集团的品牌价值是58个亿,在全国混合所有制房地产行业中排名第二。作家里面学历史的也有很多,象张承志。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是告诉我们历史法则的学科,学了历史,我们会很容易知道社会和人世的生活法则,这对于我们生存是很有利,懂得了历史法则,对经营人生也是一大帮助。成功人士肯定不全部是学历史出身的,但大多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历史学知识,因为这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选择历史,只要以后方向走的对,请大家相信,不会后悔。
二、历史学在不同学校的教学之别
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应该分阶段分群体。我不知道在座的同仁中有多少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有多少是一般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有多少是跨专业的学生?有多少是已经参加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有多少是工作了几年后再来考研的学生?因为每一个考研的的现在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复习的情况也应该不一样。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里面,历史是主流史学,而且有历史学的专业的大多是领导全国历史学方向的高校。我现在北京大学,听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的几节课,强烈的感觉到了,综合性院校和一般性的院校特别是普通师范院校教学的不同。我是08年的学生,那一年对07年好像有个数据统计,好像南开大学历史系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很少,只有一个,其他大多是保研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综合性大学教学的深度和重点已经处在研究的层面了,而师范类院校则处在史实教学的层面上。综合性大学是什么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学生是按一定高度的标准来培养的,是精英的高度来培养的。而大多数的有历史学专业的师范型院校,最好的也只是教学科研型大学。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去学校当老师,大多是中学老师。所以综合性大学教学是以问题教学为主,以研究问题为主,史实大多是在老师稍为引导下,学生自己看的。而且史实课教学的课时也比较少,因为大师多,所以开的课也多,都是有深度的课。而普通师范类院校的史实课则相对较多,主要讲的就是史实。而我们现在的历史学考研主要考的就是史实,这样反而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能够考出高分。这不绝对,但现在的教育现状的确是这样。而我们考研,考的却是史实基础上的问题解答,史实基础不好,考试就会有困难。

三、历史学专业课复习
我原来的史学底子是还不错,因为曾经被老师好好熏陶过。老师的熏陶是很重要的,这是养成一种史学天分的必要条件。历史学一直伴随我们的学习过程,无论在那个学习阶段,历史的影子是摆脱不了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大家身边有些同学其他的功课都是很好的,无论物理、化学、语文、政治,但就是历史考不好。原因在那里。其实就在于一个史学天分和史学意识。这个史学意识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有史学意识的人,就是在史实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出一定的推断。很多人是这样,举个例子,近代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不平等条约,那么多,大家很难都背出来的,象被迫开放通商的港口城市,象赔款数量。因为题目可能会这么出,就是一、二、三、四四个城市,属于不同的条约,这四个城市开放的先后顺序,或者赔款的数量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对于这个题目怎么办,就是利用好两个东西,一个地图,一个统计表格。找一张地图,把开放城市的年份标一下,简注一下条约名称。把那些难以拎清的数据列一张表格,最好在电脑上列,可以自动的排序,由大到小、由小到大,一点就出来了。但是有些小节要注意,比如说《南京条约》的赔款是的计量单位是元,而此后的计量单位却是两,2000万元白银一般相当于1400多万两白银。所以这样一来,脉络就很清楚了。
现在是6月,离明年1月份考试还有7个月时间。复习时间足够了,只要有足够的效率。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史实的掌握,刚才提到了综合性大学和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学重点的区别。还有可能跨专业的朋友,怎么来弥补。其实弥补本科教学的不同。其实弥补这个区别很容易的,如果大家去把近二十年的高考真题找出来做一下,适当的找一下高考模拟题来热身一下,大家会发现,原来高考历史学真题与考研题目的思路是如此接近。尽管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但思路我觉得应该是一致的。为什么呢?因为历史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历史往往是假设的。不同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出发点、观点、角度和方法往往不同。导致了史学认识的不同。比如说封建论,翦伯赞先生等人提出是西周,郭沫若先生等人提出是春秋战国,何兹全他们提出魏晋封建论。一旦碰到这些有争议的问题,命题组一般会很小心。因为高考题是一种声音,而历史学考研,是全国统考,不能说全是一种声音,但还是以一种统一的声音来准备比较好。那么现在6月,大家至少应该花3个月时间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本史实的掌握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现在马上是暑假了,暑假这两个绝对不能玩,这是最好的复习时间。请大家认真衡量一下自己的史学基础,如果大家感觉史实的掌握还不明朗,那么大家可以报一下班。因为来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历史学大家,在他们的领域里是有突出成就的。会很自然的帮大家梳理一下脉络和重点,这样大家复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我原来是学中文,大学四年认真学了中文,历史没有怎么学。当时我也想考中文,但感觉英语太难,发现历史统考了,英语分降了,自己又是喜欢历史,于是在7月份之后就决定考历史,正式复习是在8月份之后,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怎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我就想到了复习班。当时我在网上找,发现了博仁,因为博仁当时留的联系方式比较全,我当时想“既然联系方式比较全,那质量也应该比较好。”所以我就报了博仁,后来博仁的老师也的确给了我帮助。当时博仁老师对于历史学的重点的梳理还是比较到位的,至少我几年没学历史了,听了课之后,整个历史学的框架清晰起来。如果大家的史实基础相当好,那么大家可以自己看书。这段时间大家的复习一定要以掌握史实为主。如果大家基础一般,可以试着报一下班。
9月10月是重点把握的阶段,这个时候大家就不能单纯的再看教科书了,要找几本有用的教学辅导书,至少要有两套,在这两个月内,把这两套教学辅导要掌握的比较熟。要进行问题学习,而且要单纯的去背选择题,名词解释,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教科书只是一般史实的陈述,如果单纯的复习教科书,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很清楚的,但是深度不够。而这些教学辅导书则把名词解释,问题等等大多都解释出来了。背这些比较实用,虽然不一定考。但历史的连带性是很浓的。比如说题目出的有可能是王安石变法,但稍微兼带一下,肯定会提到元祐党争。而元祐党争不仅仅是新党、旧党之争,也可以延伸到宋代新学、旧学,蜀学、洛学之争。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相互关联。王安石可以想到司马光,可以想到苏轼,而司马光也可以连接到他们两个。所以背名词解释,背问题管用的。如果你背会了这些问题,到时候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信手拿来。就是感觉脉络不清晰,再回去看看教科书。
11月12月到考试,要大量的背题目,做题目,回想。背题目我想还是以高考题和一些比较权威的辅导书为主,因为教科书的脉络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清晰了,重要的是进行实战的演练。对于模拟题的选择还是要以要注意难度,现在的考研题目,难度都不低,但也不是很特别的偏,因为才考几年,太偏了,会影响考试。历史的回想是很重要的,就是大家看书看累了,出去走走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睡不着的时候,大家可以想想教科书的内容,想想那个题目是怎么解答的。这个很管用,如果大家把这个想了一次两次,大家就会永久的记住。这个阶段大家有能力的话,时间允许,也可以报一下班。因为老师已经辅导了好几年了,对出题的难点和重点知道的很清楚,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8:1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