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规划缺失导致考研畸形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23:3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北京日报
       上周六、日,全国研究生考试举行。在经历了2008年的下滑之后,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强力反弹,达到空前的140多万人,比去年增长13%。从1997年到2010年,全国考研报考总人数几乎翻了六番,总体的报考趋势依然是人数逐年增加。
  2010年,伴随着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激增,而录取人数较2009年却没有大的增长,势必导致全国整体考研难度加大,报录比例直观反映出全国考研整体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那么,全国考研热缘何高烧不退?
提高学历只为“被发现”
  根据国际关系论坛教育提供的参加考研备考的生源构成看,考生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应届本科毕业,占近三分之二;二是在工作岗位上考研,即在职考研族,比例不大,并以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硕士为主;三是专职考研族,包括再战考研族和未就业、失业、待就业人群。第二、第三部分人数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国际关系论坛教育董事长魏义虎告诉记者,就业压力大是考研热的根本原因,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低潮,导致2009年考研难度加大。而2010年报考人数激增近20万人,则与今年就业危机有直接联系。大部分学生为规避就业难的风头,选择考研作为一种战略性逃避。
  据了解,应届本科毕业生一直是考研的最大群体,应届本科的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为559万人,2009年为610万人,2010年的毕业生将到达空前的635万人,基数的增加成为考研人口增长的基础性原因。
  有关人士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层次呈多元化方向,高等学历人群数量大增,职业竞争时的学历条件基本扯平,应届毕业生很难从简历中体现自我优势。通过考研提高学历,提高被发现的机会也是考研热的重要原因。

热门专业并非好专业
  正是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导致研究生报考专业选择极端的不平衡,冷热差距明显。其中,金融、法律、通信工程、英语、行政管理、会计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中国前10名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几乎占全国整体考生比例的30%,而这10个专业只是全国专业学科门类总数的1%。相反,在农林、史学、哲学、理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却出现大量专业常年无人问津的情况。
  国际关系论坛教育董事长魏义虎分析认为,首先,热门专业一般就业适应面较广,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部分优质岗位起薪和发展平台都比较好。但是,这一原因往往也是考生对热门专业的误读,热门专业在中国是按报考人数统计的,所以热不等于好,热门专业毕业人数巨大,竞争异常残酷,并且热门专业也需要报考知名大学或者在该专业上有学科优势的学校,否则即便热门专业出身,就业竞争力同样很弱。其次,很多考生并不知道中国的研究生培育体系中有多达上千种不同级别的学科专业名称,也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有哪些专业可以去报考,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主观和片面。第三,中国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幸福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是导致研究生报考畸形的制度性原因。由于高考选择专业存在极大偏差,不符合能力和兴趣的要求,希望通过考研改变志向的考生不在少数,占总数的约20%。因此,很多在职考生希望通过考研实现从业环境的改善及命运的改变。
鼓励考研存在“被就业”
  就业环境对考研的影响是直接并且即时的。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和当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直接反映在当年的报考数据上。同时,为缓解本科就业压力,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学生考研,各高校也对本校学子考研持支持态度,因为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可统计为就业,即便是考研门槛调高,也不会触动考研热,只是在专业院校的选报上出现新的特征。因此,如果就业没有根本改善,考研热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升温。
  国际关系论坛考研首席全程策划专家甘源表示,从考研的目的来看,很多在读本科生将读研当成结业避风港,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科毕业生在没有相对优秀背景时,就业机会和层次都处于不利地位,即便本科毕业顺利就业,在短期内也很难有大的提升。如果考研目标明确并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则可充分利用读研时间在学术或者实践方向培养自己,用另一种渠道接触社会,体现学历的“敲门砖”作用。因此,考研应该当作人生的一次重新设计,对考研基本常识的了解和院校专业规划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基本任务。如果没有规划盲目考研,则不如不考研,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考研。如果考研没有体现人生阶梯作用,考研是没有必要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5:19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