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8月, 南半部宣告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 北半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的局面至此正式形成。
1948年12月, 苏联撤出驻朝鲜军队,
1949年6月, 美国撤出驻朝鲜的军队,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7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六。二七声明”,命令美国空海部队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事业;命令加强美国驻菲律宾的军队和扩大对印度支那法国军队的援助。
1950年6月27日 美国在苏联代表缺席中国席位被剥夺的情况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向南朝鲜提供援助的决议。
1950年7月2日 美国军队在釜山登陆,参与了朝鲜战争;
1950年7月7日 美国又在苏联代表缺席和中国合法席位被剥夺的情况下操纵安理会通过了组织“联合国军”的决议,任命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9月15日 麦克阿瑟心指挥军队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截断了深入南方的北方军队的后勤供应线,釜山、大丘的美军和南方军队乘机反击,战局发生了逆转。
1950年10月7日 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迅速逼近。
1950年10月8日 毛**发出了组织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命令,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首批志愿军6个军26万人开始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进行了第一次战役,歼来敌人1.5万多人,将已进至鸭绿江图们江一线的敌军逐退至清川江以南,打破了麦克阿瑟幻想在11月1日前推进至中朝边界11月23日完成对整个朝鲜的占领计划。
1950年11月8日 联合国通过了讨论麦克阿瑟报告的决议并决定邀请中国政府代表与会,遭到拒绝
1950年11月24日朝鲜战场上的第二次战役,一举击溃麦克阿瑟的部攻势,这次战役的胜利导致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1950年12月14日联合国通过了部分亚洲和阿拉伯国家所提的“十三国提案”内容包括要求在朝鲜立即停火,并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
1951年1月, 中朝军队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攻占了在八线南的汉城、仁川等城市,歼灭敌人1.3万多人。
1951年1月17日 周恩来在给联大委员会主席的复电中提出出了关于如开七国会议讲座朝鲜问题的建议。
1951年1月下旬 美国调集了20万余部队,向汉江南岸中朝部队控制地区发动进攻,拉开了第四次战役的序幕。中朝军队在歼来敌军7.8万人以后撤出了汉城。
1951年4月22日至5月21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在整个战线上逐退了50-70公里,歼灭敌人4.6万多人。
1951年5月18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
1951年5月 美国原驻苏大使乔治凯南私下拜会了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表示美国愿意讨论恢复朝鲜战前状态,逐步撤退外国军队问题。
1951年6月23日 马立克在联合国演说中提出了停占谈判建议,中国予以响应。
1951年6月30日 “联合国军”新任司令员李奇微向中朝方发出谈判建议。
1951年7月10日 交战双方开始停战谈判。停战谈判在开城和板门店先后进行了两年零17天。
1953年7月13日夜 为打击李承晚破坏停战谈判的企图,并近使双方迅速签署停占协议,中朝军队对三线北金化地区的李承晚军队发动了强大的反击战,一昼夜间向南推进扩大面积达170平方公里,歼敌2.6万人。
1953年7月27日 美李方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