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港媒:增强监管牙力 避免直资学校贵族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10: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商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增强监管牙力 避免直资学校贵族化》,文章摘编如下:

  上月审计报告出炉后,一场有关直资学校的风暴一直没有平息,社会讨论进入纵深,立法会亦介入事件。昨日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聆讯直资学校的管治及行政问题时,又暴露出新的问题。会上有教育局官员坦承,在审计报告揭露后,才知道直资学校对清贫学生的助学金拨款不足,当中6间学校至今仍未补足少拨的款项,反映了教育局监管不严,有关学校缺乏自律,导致相关规定未能落实,间接衍生出直资学校贵族化的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直资学校被家长视为区内名校,认定其教学质素较高,直资学校“皇帝女唔忧嫁”,不愁生源,自然有更多挑选学生的空间。而今直资学校贵族化的倾向愈来愈严重,不单普遍学费高昂,基层家庭难以负担,连制度规定的助学金拨款亦未有充分运用,甚至有个别学校还出现了歧视贫穷学生的极端个案,令人质疑直资学校运作是否已偏离原订目标,清贫学生入读直资学校的机会是否已名存实亡。

  为何大部分直资学校虽按规定拨款作助学金,但助学金却普遍未得到充分利用呢?答案其实简单不过。试站在学校管理层的角度看,与其学校利用助学金拨款资助清贫学生入读,倒不如让同等成绩但有能力交学费的学生入读,既可用收生标准不同作为借口推搪,拒绝清贫学生入读,亦能增加学校的营运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事实证明,直资学校缺乏足够诱因取录清贫学生,甚至有意无意间排拒清贫学生入读,这实在不难理解。直资学校贵族化是在现行制度下的必然结果,虽不合情,但却合理。

  因此,要避免直资学校贵族化的倾向继续加剧,回归最初的政策目的,就不能完全倚赖直资学校的自律,政府须以行政手段或规定学生比率等强硬方式,促使直资学校落实要求,避免剥夺清贫学生入读直资学校的机会。



  审计报告公开后,部分直资学校一味抱怨局方指引不清晰,否认是故意违规,拒不认错,未有借机反思有关做法是否合情合理,令人失望。平情而论,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抱有更高期望,对此,直资学校管理层实应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展示“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同学生,不宜以家庭背景作为收生标准。说到底,直资学校不能既拿公帑津贴,又不遵守游戏规则,逃避落实有关规管要求,政府加强监管实是理所当然。如果有直资学校不认同“教育为主,市场为辅”的大原则,以利益最大化作为办学目标,完全可以考虑转型为私立学校,届时自能免除政府“不必要”的监管,而政府亦能将有关津贴转移至其他更具迫切需要的地方,令资源更用得其所,这才是“一家便宜两家着”的做法。

  香港社会普遍认同教育可促进社会流动,是解决跨代贫穷问题的重要一环。直资学校贵族化的倾向,政府有必要正视,防微杜渐,加强监管,避免教育成为促进社会流动的障碍。日前教育局局长孙明扬承认教育局“牙力”不足,难以监管直资学校,既然如此,就须着力研究如何在制度上增强“牙力”,从而真正改善直资学校无王管的现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7: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