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教育学真题及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2: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试题及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核心的把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教师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流派的把握程度。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凋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则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分析看待现代课程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是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理解与把握情况。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在基础教育方面,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其他三个文件是在1985年以后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发布,《**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0年发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经典德育理论的把握程度。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向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课程评价观强调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可判断教学效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一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差距评价模式旨在提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迸课程计划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定义方法的把握程度。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马克思的这段话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这段话集中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原则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独立探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7:1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