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考研的时候,一直都在想考完之后写点东西来纪念我的考研生活。都快开学了,可是一直都没有动笔,呵呵,考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懒了很多。希望写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能给正在奋战在考研战线上的朋友们一些帮助。
2001年3月正是我读高三的日子。原本7月份要高考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最主要的是学习成绩差,认为考大学没有用),我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当时我的父母在这边做点生意。我就来父母这里帮忙。在这里呆了半年。每天也比较辛苦。但过的也算充实。同时,家里人也对我的未来做些打算。我父亲主张我去当兵。我母亲还是主张我回去复读。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去当兵的话,就要在部队搞到名额考军校。要是搞不到名额的话,当两年兵回来也没有个屁用。复读的话,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的进去。本来我的学习就差的很,在我们镇高中,高三就两个班,我在班里只能算个中下等。不过,当时我老表复读了两三年,考上了南昌大学,对我还是有些刺激的。如是我就对家里人说,9月份我先回去读两三个月的书,如果我读的进去,就继续。如果我读不进去了,等到11月份就直接当兵去。就这样。我父亲和我在9月份就回到了老家。可是说是分兵两路,先去找人弄个当兵的名额。据说那一年我们那里的兵是北京武警。我又去找以前的班主任。我说我想回来读书,班主任对我说,复读班已经满了,要来就只能进应届班,我说那也行。由于我学习不怎么的,老师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回家和我父亲说,父亲说他也碰见我那老师了,老师对他说,你那孩子,以前不好好上,现在又出去了半年,再回来读,不知道在教室里能不能坐住。父亲说,老师都这样看你,你还要在这读什么。再说,你认识的一大帮朋友都在这,要能学好才真怪。要么你等11月份就直接去当兵,要么你就换所学校,换个新的环境。我当时真的很难拿定注意。一方面是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害怕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方面还是向往大学的,怕不读大学是个遗憾。关键时刻,我母亲打了个电话给我们。说我读了十几年书,不参加一次高考,心有不甘。我也被说动了,就决定去读书。最后在信阳市找了所私立高中。在那里又开始了我新的读书生涯。
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各科的书本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生疏。我还真服了自己。两三年的高中是怎么混过来的。特别是英语。以前做英语阅读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是先读懂文章,在做下面的问题。每次都是看那个答案选项长就选哪个。物理化学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就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大干社会主义了。中午学校规定要在宿舍午休,我去在教室里看书,晚上熄灯后,我们宿舍的还在厕所里点上蜡烛战斗。刚开始的两三个月还比较吃力,但后来慢慢的就好了,至少开始上路了,走上正规了。就这样,紧紧张张的一年就过去了,2002年的7月参加了高考。可是分数并不理想。离专科线还差几分。我当时就想能上个学校就可以了,再也不复读了,我已经过怕了这种生活。事出愿违,我落榜了。(河南的高考分数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这种不公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没办法,我又在别的县找了所高中复读。那种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在复读的前两个星期,我还希望有奇迹出现。可是希望是一点一点的破碎。每天的三点一线。感觉总有座大山压着我。一天,一月,一年。2003年的6月我再一次参加了高考。经过漫长的等待,分数出来了,五百一十几分,离本科线还差十几分。由于志愿没有填好,那一年河南还没有三本。我只上了个专科。有的同学比我分低,志愿填的好,结果也上了降分的本科。专科就专科了,我也没有太多的怨言,能上个大学,我感到已经很满足了。
2003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在大学里的日子,我自认为过的也算不错。学习上,认真的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选修课就难说了),虽然学校没有规定,但还是经常去上晚自习。由于专升本需要再多上两年,还要缴较多的学费。我大二时参加了自考。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自考的文凭还不如专升本的,这点我是知道的),情感上,前后交了两个女朋友,最后一个也没有捞着。还好,交个五个很铁的哥们。课外活动上,篮球是我的最爱,另外,去图书馆看我喜欢看的书,也是一大爽事。偶尔也和同学打打牌。去龙门石窟,少林寺,泰山去逛了逛。社会实践上。大一时,就和哥们去宿舍推销过东西。大二大三刚开学时,在学校里摆过地摊。虽然有点辛苦,但还是有所收获,同时,我们感到能充实生活。用一句话,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做过统一的促销,做过火锅店的服务生,做过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业务员,还有,在我们学校新区的工地上干过十天,好番体验过民工的生活。就这样,三年的时间是一天一天的流逝。对于考研,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是没有这个想法的。记得大一时,上课时,有位老师对我们说,刚才课间活动时,有位女学生问他关于考研的事。然后说了夸了她一番,还说人要有理想云云。我当时一听,就感觉比较好笑,可是说从心里感觉这个同学不自量力。还是个专科生,就想考研,在当时,我是不敢想的。呵呵,真没有想到,最后我也走上了这条路。真是世事难料啊。
真正让我改变想法的,是上面我提到的南昌大学的那个老表。记得有大二暑假。我们在一起碰面时,他对我说要考研,和我分析了下考研的好处。一起上网时,给我说了个关于考研的网站。就是考研加油站。我在这个网站上面看到了许多过来人写的帖子。可以说让我找到了信心。既然别人能行,那我也一定能行。心里面开始蠢蠢欲动。经过一番运量,我还是决定考研了。这在我们那个专科学校里可以说也算是个新鲜的想法。可是想法归想法,怎样才能坚持下去,怎样才能变成现实。才是最重要的。想变成现实的第一步,就要把我的自考考完,拿个本科毕业证。这样考研时就跨专业了。我把我的想法给哥们们说了,其实目的就是让他们给我一种无形的监督。
按照当时的进度,我算计着能于2006年12月份考完自考并拿到毕业证。以前的国家考研政策是11月份报名时不需要拿毕业证。到初试过后,第二年4月份复试时拿毕业证出示审查就可以。这样我就可以参加2007年1月份的考试了。(谁知道情况有所变化,那是后话了)到大三的下半年,已经没有课程了。同学们找工作的找工作,准备参加专升本的也在忙碌着,我也算成了个另类了。当时我们宿舍四个人,其他三个都出去工作了,就是晚上回来睡个觉。白天宿舍就成我一个人的天下了,也是我学习的好场所。我就先去书店买了套星火的词汇,石春帧的阅读。和陈文灯的数学。一天的学习计划是: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在宿舍学英语,晚上7:00—9:30去教室看数学。就这样坚持着,我知道自己的底子差,所谓笨鸟先飞,只有多发些时间才能弥补劣势。偶尔也去打打篮球,上上网,放松放松。当时我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没有突破四级的水平上,对此,我并不是很担心,没有考过四级,那代表过去,代表我以前没有好好学。只要在英语上下足功夫,相信考研英语还是有可能过关的。这样的例子在考研加油站网站上又好多,我相信我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时看陈文灯的数学根本就看不懂,头晕。就只好看专科时用的课本,看的很仔细,课后题是一道一道的做,搞了两遍,感觉很容易,到后来才知道和考研数学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当时我选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之所以没有选名牌,主要是我清楚自己的实力,差点的学校,我也看不上。我要考经济类专业,这个学校还算不错,等到6月份毕业后,我就准备去财大附近租个房子学习。正在这个时候,偶然通过关系认识了财大的一个教授。2006年6月7号,我从洛阳就到了武汉,那个教授帮我在研究生宿舍找了个床位,半年650块钱,那个便宜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只是一面之缘,我感觉周教授还是挺不错的。之后回到洛阳,吃吃散伙饭,拿了毕业证,哥们们都各奔东西,6月17号我就带着在洛阳的全部家当,再次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刚到武汉的头两天,滋味挺难受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心情可想而知。不过这种状况我很清楚,只要呆的时间长一些,就能熟悉这个城市,就能交到朋友,就可以除去心里的那种莫落感。很快我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整天一个人,
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都有十几个小时。7月底,我参加了一个数学辅导班,在华师上课。我每天早上就起来很早,赶公交去上课。每天学的东西,晚上回来我都要过一遍。真是感觉到原来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个全面的认识,也学到不少东西。暑假期间,武汉的天气比较热,还好,首义校区的教室都有空调,但是,教室有限,人太多了,都是一些考司考,考注会的研究生。考研的就不多了,一个是还没有到时候,一个是这个校区没有本科生。为了占一个座位,也挺不容易的,教学楼大门还没有开时,排队的队伍就很长了,然后是几百人的狂冲,那个场面真是壮观。当时,也认识几个考研的,学习上的事有时也交流交流。就这样,时间过的挺快的,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9月底的一天晚上,隔壁宿舍的一个哥们对我说,国家考研大纲下来了,政策有些变化,让我去看看,第二天,我就去上网了,一看我就傻眼了,政策今年改了,要报名时就拿毕业证,审查资格。真不知道是怎样从网吧走出来的,想了任何办法,感觉还是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我是呆不下去了,明知道考不了了,呆下去还有什么意义。那就先工作,考研的事以后再说。付出了这么多,总感觉心有不甘。和在山西一家钢铁厂工作的哥们联系了以后,他说那边还要人,几天之后,我就踏上了去临汾的火车。去了才知道,厂在一个县里的郊区,环境挺差的,污染特别的严重,比我先来的也有一批大学生,看了看情况之后,走了许多。干了十天,感觉不适应自己,我就回到了洛阳,准备先把剩下的一科考完。十几天的时间,好好的把书看了看,10月28号,把最后一科顺利的考完后,感觉轻松很多。之后找了份房地产销售的工作,干了两三个月,过年的时候就回家了。期间,我去办毕业手续,说什么要到第二年的6月份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就是他妈的差。过年在家里,和家人商量,我决定还是要考研,因为这个念头这几个月在我心里就一直没有断过。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如果不坚持下去,就等于我的付出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坚持下去,获得一个较满意的结果,对我的付出才是一种肯定。还有,家人也很支持我。
过完年后,和家人一起到了佛山这呆了一个月。期间,我老表考北大也没有考上,他是在北大校内租房专职考研的。不过,他还是准备坚持再考一年。当时,我也准备换个学校,考北师大。就去了他那。在北大呆了一个月。学习上,我还是很快进入状态。每天我都去教室看英语。有时也和老表两在校园转转,看看电影。毕竟离考研还早的很。放松放松。不过,在北京还是没有呆下去。感觉还是考武汉的学校有把握些。5月16号我又回到了武汉。其实真的不想跑来跑去的,挺累的,不过,还是想去自己熟悉的并适应了的地方。如是,又开始了以前在武汉的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先后认识了Y哥们,S哥们,P美女,T哥们,R哥们.Y美女等等..到了九月份以后,我们文济楼108教室的考研同志们几乎就没有换过。整个教室的人都认识了,大家都很用功,有什么搞不懂的,就相互请教,有什么最新消息,都是相互传递。我和几个哥们,每个星期打次篮球,虽然大家都很喜欢打,但随着考研时间的临近,打球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和该楼的管理员大叔搞的很熟,学累了,就去休息室看看报纸,侃侃。还有,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喝酒。在那段紧张的日子,大家过的既充实又开心。挺感谢我前面的Y美女的,我每天早上来教室稍晚点,每天都是她给我占座位。期间,回了两趟洛阳,把本科毕业证拿了下来。2008年1月19号,考研的日子到了。上午的政治感觉考的还行,下午的英语就没有底了,特别是作文。我复习时在网上下载了个相关话题的作文,但是我没有背下来,就把背了的一个稍微相关的写了上去,改了改其中的部分句子。开头用的是模板。完型填空我是最后做的,根本没有时间了,全部选项就写的是一个答案,这是我考前就计划好了的,这样的话,我也能得个3分。还能把时间腾出来做其他的题。20号上午考数学时,做第一道选择题时就蒙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之后做下面的题,填空还算简单,好几道大题也没有思路。总感觉和平时复习时做的题不是一个套路。心里那个急啊,想算是完了,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就这两天给解决了,考研也太残忍了。当时也不管那么多了,把能写上去的都写上去了,反正不能空这着。下去考专业课时,就发现好几个考生的座位都是空着的,估计是上午的数学考砸了,没信心了。专业课感觉考的还不错。考完后,走出教室,看到路上的考生,大多说说笑笑,应该也都是一种释然。我当时就一个感觉,就是听天由命了。
日子是一天一天的过去,3月的一天,听说成绩下来了,心里充满了期待和不安,查分数之前很紧张,当把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输入后,还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分数就出来了,总分342分,政治72英语53数学95专业课122 大致还可以,就是数学考的比预想的差的多。但是如果按照去年的分数线,还是比较有希望的。当时就想主要看英语了,去年A区的英语线就正好是53分,今年的题比去年还稍难点,但是还有个客观因素是,今年A区的好几个省都化为B区了,A区的省份减少了,可能会抬高A区的分数线。结果证实还是后面个因素起了作用,A区英语线54,经济类总分线是335 TMD 天不随人愿啊,就这样把我给抹杀了,当时就想,真邪了。在我的求学路上,怎么总是被这些改来改去的破政策给堵了。真是想骂那些教育部的人。4月份,在武汉就开始忙调剂的事了。期间在学校认识了一个师姐,我们专业的,去年考了339就上了,今年到我,就上不了了,没办法,运气背,愿不了别人。就这样,以一分之差,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没有了缘分。经过一番折腾,最终调剂到成都一所高校。学校一般,专业一般。但是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也能累了,不想再考了。毕竟是自己付出努力得来的,虽然没有达到理想,但我也会去珍惜。以后的路还很长,在新的起点上,要开始新的奋斗,人生就是这样。
我们108教室的研友大都考的不错。大部分都有学上,P美女调剂到兰州大学,T哥们调剂到722研究所,他老婆W考上了华科。R哥们考上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学。L美女和Y哥们没有调剂,出去工作了。等等。说实话,考研,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主要看个人的行动。以我为例,从专科到自考本科,连英语四级都没有过,都考上了。相信大家经过努力,都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对于考研值不值的问题,相信每个准备考研的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关键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会有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
好了,到此为止。希望奋战在考研战线上的朋友们艰苦奋斗,胜利会属于你们。如果有想交流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