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银行业重启全球化进程 外资专家剖析四大焦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 10:2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几个月来,中国多数大银行开始恢复海外扩张努力,重拾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时搁置的全球化计划。鉴于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新动向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模式、目的地、时机和风险四方面。对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此,埃森哲公司擅长金融业战略咨询的两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示,中资银行在实施全球化战略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海外银行的成功经验。

  关注点一:“走出去”模式孰优孰劣?

  事实上,在重启海外扩张步伐的中资银行中,工行继续“一马当先”:工行行长杨凯生日前向媒体证实,该行低价收购了美国富通证券的固定收益清算业务。以助力工行在美分行的结算业务,提高竞争力。

  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模式来看,不外乎开设海外分行和海外并购两种。在回答哪一种模式更好的提问时,埃森哲管理咨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特雷弗·格鲁津表示,“走出去”的金融企业首先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其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其二是在哪些方面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如果银行走出国门的主要目的是追随自己的大客户,在一些地理位置关键的地区提供基本服务,选择在海外开办分支机构是一个比较好的、合情合理的战略。”“如果你的目的是了解一个全新的市场、为日后更大的动作做准备,小比例的股份投资是很不错的做法;如果你真正想进入这个市场并在其中担当领导者角色,谋求控股的海外并购是一种方法,因为你可以藉此较快地把自己独特的优势带到目标市场。”格鲁津如是说。

  曾对“走出去”的中资银行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金融服务行业管理咨询负责人柯懿歆(Alison Kennedy)也对达不到控股目的的少数股权收购表示理解。她说,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时面临一些比较大的挑战,如对母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整合方面的尽职调查,以及将被收购公司真正地融入到母公司来等等。有鉴于此,进行小比例股份投资的“试水”不失为一种选择,银行可以通过投资更多地了解目标国,为将来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并购做准备。

  关注点二:中资银行青睐哪些目的地?

  从过去几年中资银行“走出去”的目的地来看,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显居多,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则很少。究其原因,亚洲邻国和地区与本国类似的文化背景是其中之一。

  当然,特雷弗·格鲁津认为,并不是每一个跨境并购案都必须先从邻国开始,考虑并购目的地归根结底还是要清楚“走出去”的原因。他说,埃森哲通常会帮助银行客户做这样的扫描或筛选工作,先挑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候选对象,然后来看这些国家中行业的集中度如何,有没有待出售的银行,以及当地监管部门对于跨境并购的接纳度。当然,这家银行的客户在目标市场中有无开展业务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就可以进行筛选,确定并购目的地。

  柯懿歆认为,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工行,在亚太进行并购已经取得了比较不错的进展。随着一些银行的客户特别是私有企业客户走出国门,以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向欧洲市场,中资银行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展并购交易和设立分支机构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资银行进入发达国家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此,柯懿歆表示,这不仅仅是中资银行才会遇到的问题,一家英国银行购买法国或德国的银行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她认为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在真正启动并购程序之前,花大力气分别在目标国政府、行业、社会社区的层面做好沟通工作很有必要。

  关注点三:现在“走出去”时机恰当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现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的压力,流动性充裕的中国银行业现在“走出去”恰逢其时。从估值来看,经过这轮金融危机,海外银行业的估值水平也普遍比较低,价格也比较合适。

  对此,格鲁津认为不无道理。他说,现在中国的金融企业正处在相对强势的位置,整个资产负债表的情况较好,市值也比较高。而反观海外的银行,其价值相对偏低,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总有的。不过,他提醒道,即便在比较好的时机下,仍然会出现向被收购企业过度支付的情况。因此,有意到海外展开并购的中国金融企业应借鉴那些成功企业的经验。

  总体上,格鲁津说,通过对那些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成功进行扩张的企业的研究,埃森哲发现,一家企业或银行需要对以下问题给出明确答案,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成功的几率才会较大。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你要从事全球化经营?你真的比你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有差异化吗?你是否有良好的运营模式?你如何能够实现公司内部非常强大的领导力,对异国的文化和企业风格进行管理?你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

  柯懿歆补充道,即便说被收购企业的定价已经相当低了,但是这笔收购案例是否成功的关键还要看其价值。事实上,一些中国公司买了看起来很便宜的海外公司,但是到最后却付出了很多,导致实际的价格变得很贵。柯懿歆说,鉴于中国的银行在国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即便有一个很好的潜在并购机会,也要确保你不会因为并购而分散公司对核心责任的注意力。

  关注点四:海外并购风险如何应对?

  谈到中国银行业“走出去”面临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应对时,曾作为负责人之一牵头完成了多起跨境并购工作的柯懿歆表示,当企业启动一个并购项目的时候,风险就是一切。她认为主要有战略风险、整合风险和运营风险。为了确保并购的成功,她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企业要做非常充分的事前准备。当企业开始规划一个并购项目时,公司内部需要有专门的团队发挥作用。其次,要对整合加以管理,实际上这个整合是与公司其他业务相对独立的一块,整合团队要负责管理收购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她的介绍,在她一年前参与的一个大型跨国银行并购项目中,两家银行大约有上千人参与到了后期整合的工作中。第三,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与外部的利益相关方、内部员工、客户的沟通。

  另外,柯懿歆还表示,鉴于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涉及的过程非常复杂,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很有必要。

  作者:袁蓉君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曹凡)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7 20:4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