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中国的政治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5 22:0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政治环境的一般定义:


政治环境是与政治体系相适应的一个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政治体系存在和从事政治活动、进行政治决策的背景条件的总合。政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体系生存、发展的状况。《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在谈到政治环境时,有这样的阐述:“一切政治体系都与两种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政治体系既影响也受影响于其国内经济、自然和文化环境。这样政治体系通过完全不同的途径、程度不等地渗透于社会之中。”书中举例说,前苏联那样的共产党政治体系,直接掌管和控制了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而其他一些政治体系,则较少地控制经济生活。政治体系与环境的界限,即政治体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战争期间(大量的征兵、管制及安全措施等)、政治危机期间(中国1989年“6•4”政治风波中,政府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公民日常政治权利受到极大限制),政治体系的界限通常都大为扩展。同时,政治体系通过对其他政治体系的贸易、外交、战争、交通、文化交流等,与国际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如果进一步概括政治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政治体系是社会在其国内和国际环境中,有意识地制定和追求集体目标的工具。政治体系采取或试图推行的政策,目的或多或少地都在于从国内外环境中提取资源(包括物质和人文资源),把所得的利益分配给国内不同的集团和国际上不同的国家;并且管制国内人民的行为,或提供安全以防外来侵略。第二、政治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它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所塑造的


第二节    世界一些典型国家的政治环境的比较



国内经济环境                      国内文化环境               国际环境
政治体系 人口(百万) 人均产值($) 发展状况  识字率  种族关系  开放程度  牵涉事项、威胁、顾虑
美国     300.2        45,000      缓慢      99%    一般      高      较多干预国际事物/恐怖
主义/贸易逆差
日本     124.5        43,000      停滞      99%     无       中     贸易/朝鲜核问题/同中
国俄罗斯关系/石油
俄罗斯   148.7         6,200      逐步恢复    99%    紧张      中     同美欧关系/同前苏联各
共和国关系/经济增长
瑞典     8.7           40,000      衰退      100%    良好      高     中立

印度     1,000         1450       较快发展    75%    紧张     低     同中国、巴基斯坦的关系

中国     1,300         3,300      发展过热    90%   一般     低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与东亚各国关系/贸易、出口/石油
    以上的表格只是简单地比较了世界上一些典型国家的最基本的政治环境。其
中的内容,除各政治体系自身外,都是变量,可随实际的变化进行调整。下面按
照以上表格所列各项,分别对各国情况做一些说明。
一、美国:超级大国,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A、美国的人口,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保持人口以适当速度增长的国家。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美国多数家庭保持了较高的生育力;第二,每年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B、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以美元计算,多年来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十名的行列。而美国人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应该是世界上最高的。C、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3%左右。(2008年年底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大幅度衰退。但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复苏迹象。)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速度较为缓慢。但由于其经济总量的基数庞大,(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在考虑到购买力平价的因素后,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2009年已达到16万亿美元。)每年增长4%以上,就是较快的速度了。D、识字率,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和教育的基本状况。美国的教育应该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了。其高等教育居于世界的最前列。在世界排名前10、前50的大学,美国占据了多数。同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已经十分普及。但是,美国不属于高福利国家,由于贫富差距和移民等原因,美国也存在文盲。E、种族关系,美国有史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现在也还是世界上接受移民最多的国家(尽管申请到美国的签证比到中国的签证更难。)。所以,美国恐怕也是世界上种族和民族最多的国家。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或最民主的国家,但种族问题依然存在。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因为种族问题,发生过大规模的骚*。然而种族问题还是在政府的有效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F、开放程度较高,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的公开化和透明度都是比较高的。在经济上,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世界各国的商品只要是物美价廉,都可以进入美国的市场。在文化上,异国文化在美国也相对容易植根。G、在国际上,虽然受到众多的挑战,但迄今为止,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频繁地、较多地干预国际事务是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由于美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其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出,受到国家的严格的控制,导致对外贸易严重失衡。另外,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二、日本: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重要邻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历史上与中国有众多的恩怨。
A、人口,已进入负增长,又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伴随而来的是社会严重的老龄化趋势。B、按照现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换算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总值多年来都居于世界前列,长期作为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2010年第三季度GDP已被中国超过)。但如果考虑购买力平价的因素,早在1996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日本。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的内外价格差进行调整后,2003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3.5825万亿美元,而中国是6.4358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已近一倍。所以,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真正体现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C、从90年代以来,日本经历了近十年的经济滞胀,甚至衰退。近两年,由于对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日本经济也开始逐步恢复。(但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又出现严重的衰退。)D、日本的教育在亚洲居于前列,特别是它的高等教育。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都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E、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对移民又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基本不存在种族问题。F、日本虽早已挤身于发达国家,但开放程度并不能算高。在经济上,长期实行贸易壁垒;在文化上,除美国文化外,外来文化很难在日本植根。G、日本在近代“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脱亚入欧”。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又对日本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同美国的政治同盟成为日本对外关系和政策的基石。除此之外,贸易和能源在很长时间内是日本在国际上的主要利益所在。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紧张;而朝鲜核问题又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三、俄罗斯:曾经是世界“两强”之一,中国的重要邻国,同样有众多历史恩怨。
A、苏联解体后,人口锐减,并开始出现负增长。同时,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男女的比例是1:1.2。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其重新成为世界强国的因素。B、在90年代的“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大规模地衰退,通货膨胀严重,卢布和人民币的汇率曾达到26:1。俄罗斯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几十年超级大国的基础,俄罗斯人的实际生活质量还是远远超过一般的发展中国家。C、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开始逐步恢复。由于其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现在也挤身于“BRICs”金砖四国之中,成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简称)世界上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D、由于前苏联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E、俄罗斯地跨欧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0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关系历来比较紧张,近几年才有所好转。F、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开放程度都不能算高,属一般状况。G、同美欧的关系还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主要利益所在。当然,由于中国开始崛起,重心也开始向亚洲转移。另外,由于前苏联的原因,俄罗斯也较多地介入了解体后的前苏联各共和国的事务。
四、瑞典:世界上最典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高福利国家。
人口较少,人均寿命较高。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80年代 曾居世界最前列。由于在经济上实行高福利政策,社会的贫富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人均受教育的水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种族问题比较好。在国际上,始终保持中立。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长期处于停滞甚至衰退之中。
五、印度:仅次于中国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重要邻国,与中国有着严重的领土纷争。
    A、印度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中国,目前已突破十亿。根据各国际组织的估算,如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变,205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B、根据摩根斯坦利证券的统计,198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275美元,略低于印度的280美元,但2008年中国已突破3,000美元,是印度的两倍。该证券预估,如果印度继续维持当前6%的GDP增长率,大约13年才能追上中国当前的人均GDP水准。然而,2008年印度年增长率已冲上8%,如保持下去,10年后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在对购买力平价进行换算后,2003年印度的GDP已达3.0962万亿美元,是日本的近90%,超过日本只是时间问题。C、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GDP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6%左右(购买力平价换算后,达8.1%),低于中国的9%(换算后,达10.9%)。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例如,同期的墨西哥只有2.5%。也有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和政客认为,印度比中国更具有发展潜力。原因有二,第一,印度建立了政治上的民主制度;第二,中国的金融体系问题严重,发展模式也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但在目前,大多数的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似乎更具信心。D、印度的文盲比例高于中国,但其高等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所以,印度在部分高技术领域领先于中国。E、印度是一个宗教、民族冲突多发的国家。大规模的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这恐怕也是印度在长时间内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F、开放程度与中国相当,互有长短。对外资的吸引力却远低于中国,大约只有中国600多亿美元的十分之一。G、在国际上,印巴长期对立,而且印度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威胁。两国的领土争端至今仍未解决。但近两年,印巴紧张的关系开始松弛。中印关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六、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多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美国之外最有潜力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家。
    A、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长期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的基数庞大,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充,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劳动力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每年源源不断的新增劳动力大军,保持了中国经济在劳动力价格上的巨大优势,从而确立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因。而人口问题上的负面因素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人口过于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有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第二,由于传统观念和现行政策的共同作用力,人口结构出现严重缺陷,即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与俄罗斯相反,男女的比例是1.19:1。第三,长期实行的控制人口的政策,和相对富裕带来的预期寿命超过70岁,人口结构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向。现在,近13亿人口的人均年龄是32岁。据预测,到2025年,人均年龄将达39岁,2050年达45岁。人口迅速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率为每年3%,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四分之一是老人。B、中国人均GDP按汇率计算,2008年已突破3,000美元。但考虑到购买力平价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如按照世界银行较新方法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2003年的GDP就已经达到6.4358万亿美元,那么当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如何呢?C、中国经济多年来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但是起伏依然较大,问题诸多。也有的专家、学者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称之为“带着问题的增长”。所以,中国经济能否维持一个良好的上升通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上的经济界和学术界也有很大的争论。虽然前些年曾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最早由一美国华裔学者章家顿在其《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提出。),现已销声匿迹。但质疑声和悲观论者还是时隐时现。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多次呈现经济发展过热迹象。在温Jiabao政府执政后,也不断推出了一些较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措施,以保证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迄今为止,国内外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软着陆”普遍持乐观态度。2008年年底,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地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经济计划,到2009年第三季度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隐忧依存,但中国经济已经率先走出低谷,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D、在旧中国,普通百姓中的文盲比例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妇女。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包括建国初期及50、60年代的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而这种运动式的教育普及,其真实的效果还是令人质疑的。中国教育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但在50岁以上的人口群中,文盲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即便是初等教育普及后,在很多边远和贫困地区,失学、辍学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对中国文盲率,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因为准确地统计,恐怕是和人口统计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工程。E、种族关系在中国一般都称为民族关系。中国***自建国以来,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主要政策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另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对少数民族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当然,更重要的是在50年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频繁的叛乱,进行了大规模的暴力镇压。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民族问题基本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有效的控制。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问题没有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大的威胁。但是,民族问题中的隐患依然存在。最突出的就是“****”和“****”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2008年拉萨的“3•14”事件和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事件,即凸现了问题的严重性。F、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开放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就举世瞩目。但这种提高是与改革开放前的极端封闭相比较的。但是,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在政治上,透明度和公开化仍处于很低的状态。在经济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着极强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在文化上,对异国、异族文化的包容度也是非常低的。近年来,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意识的极端高涨也表明了这一点。G、20世纪70年代,在毛**和周恩来主持下,恢复了中美两国的正常交往,也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尽管如此,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十分严峻的。最突出的就是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还有与此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问题;以及越来越紧迫的能源问题和与其他国家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涉及到。
2006年9月6日温Jiabao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见欧洲一些国家媒体记者,谈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因素,第一,中国经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努力,奠定了继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扩大内需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第三,中国有充足的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有广袤的土地和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较高的国内储蓄;第四,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逐步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在谈到未来时,温总理指出:中国在发展中会遇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的制约。但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定能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2-1 15:49:35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2-2 18:48:4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2-2 18:49:04 | 只看该作者
初步感觉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2 18:49:1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感觉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8-17 20:36:56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8-19 21:09:11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受教了,支持支持




























自制祛痘面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02:0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