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战线》原总编辑杨良化博文悼念范敬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1 22:3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翟慧慧)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于13日13时42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9岁。
人民日报的同行得知范老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新闻战线》原总编辑杨良化于范老去世前一天曾去探望,他得知范老去世的消息后以《 最后的看望 》为题,发博文悼念,“老范离我们而去了,他的辞世,是新闻界和文化界的一大损失。老范的功绩足迹,永垂青史;老范的学养人品,人所共仰;老范的书画文章,堪称经典。”以下是博客原文:
最后的看望
13日傍晚老余(余焕春,原人民日报副总编、经济日报副总编)发来短信:“听说老范走了,你能证实吗?”老余九十年代被调经济日报工作,退休和住家都在那边,他是从经济日报同事处听到这个消息的。
我当即回复:“不可能!我昨天下午还到医院看过他,聊了不少时间,老范虽然身体衰弱,但是完全没有任何病危迹象,我们还约好下周再见呢!此消息一定是误传。”
老余过一会儿打回电话:“不是误传,老范夫人已经证实。”与此同时,我也从另外一个渠道打听到,老范确实已于当天午睡中瘁然辞世。
我不愿相信这消息,但消息来源的第一手和可靠性又使我不得不信。
震惊和慌乱之余,我先打电话将此消息报告给老钱(钱李仁,原人民日报社长),因为前一天在北京医院高干病房楼下,我还巧遇刚刚从那里治牙出来的老钱,他问我干什么去,我说去看老范。老钱问:听说他是cancer(癌症)?我答:据说是。老钱讲:前几天我还去看过他,不会太严重吧!我说,听说已经多处转移。老钱嘱我,见了老范替他问好,过些日子来看他。对老范的突然辞世,老钱哀叹不已,一再讲“太意外了!太意外了!”
再打电话给老谭(谭文瑞,原人民日报总编辑)、大保(保育钧,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克夫(原人民日报记者、中国旅游报社长),大家都不胜惋惜。老谭由此生发出对身体和生命的长长感慨,大保则为一位好人的离去而万端不平,曾是老范辽报老下级的李克夫“哎呀,哎呀”,说不出话来。
接着发短信告诉老朋友范曾,因范曾和老范二人文气相投,既是挚友,又是同宗,多年诗书画往来频频。范曾此前已接到李仁臣通报的消息,他随即把写就的挽联用手机发给我,要我先转告老范家属。挽联为:“哭宗兄范敬宜为社稷,鞠躬尽瘁,我哭当今丧大笔; 绍箕裘,沥血涂肝,谁归故里祀宗兄。庚寅范曾敬挽”。
我查过“绍箕裘”典故后,拨通老范家电话,向范夫人表示哀悼和慰问,并转告了老钱、老谭、大保等几位老同志的哀痛之情。我告诉老范夫人,范曾写了挽联,她急要我念给她。因电话说不清,又通过手机将挽联转发给老范的儿子。
消停下来,天已很晚,我孤坐灯下,心思难平,老范的音容笑貌清晰浮现,栩栩如生,我重又陷入一天前的相望......
老范近些年生病确实越来越勤了。先是眼疾,作了手术,视力减弱;后又心衰,反复住院出院,呼吸系统也不时添乱,今年夏天以来似乎住医院的时间更多了。但他仍然会不时打来电话,问问最近忙什么,聊聊一些朋友的事和社会上的事,有时还让司机小路给我送些文章看。我觉得,老范虽然年近八旬,但思路依然清晰,心理如此年轻,一直笔耕不辍,他的这些小灾小病都无伤“大局”,一定能平安渡过。今年内他甚至几次表示携挚友一起来我家里聊天,吃我老婆做的上海菜,还说要我约家里的一位亲戚(六十年前他圣约翰的校友)见面。但最近突然听说中央领导去看望生病的老范了,立感不妙,经打听果然重疾。上周初在报社遇见小路,询问可不可以探视,小路回答:“要看赶快去。”我不解,他说,老范的脑子已经有时有点糊涂了。我不信,但决定抓紧去看。
12日下午三点多,我走进北京医院北楼507病室,“老范我来看您来了!”他高兴地同我握手,让陪护把床摇起来,要我坐在床边同他说话。当时病房里还有一位探视者,是位山东烟台新闻界的老同志,老范向他介绍我:“人民日报的杨良化,在国内版、海外版、市场报都工作过,名记者。”我一边谢却,一边心里高兴:“老范一点也不糊涂嘛!”
看上去,老范的确瘦了许多,面色也不好,手上插着输液管,胸口贴着心电监护器,说话显得相当虚弱。那位烟台来的老同志说起老范当年对基层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和帮助,老范轻描淡写地回答:“说什么呀!大家还不是都为了办好报纸!”说起在人民日报的经历,老范突然问我:“我是哪年来人民日报的?”我回答“大概是九三年吧?”老范若有所思:“那些年不容易呀!”
见老范有些吃力,我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我看您状况还不错嘛,到底自己感觉怎么样?”老范回答:“比刚住院时好多了。”陪护告诉我,范老什么都吃不下,全靠输液,这几天有进步,能勉强喝一点他儿子送来的汤了。谈到病情,老范告诉我,“他们说我肺部大面积感染,还有什么大面积......”我意识到,可能说的是心脏。
替老范送走客人后,我同他继续攀谈起来。我说,不管哪个地方“大面积”,到了北京医院,有这么多专家诊治,您一定能战胜它。老范很高兴,他说:“你说过活着是美好的?”我知道,他是记起十几年前我说过的一句话来了。1995年我大病一场后恢复工作,一次参加老范组织的某个座谈会,我说了“活着是美好的,工作着是美好的”,老范当时就极予肯定。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他还记得并且重提。从这话中,我明白了,他已经意识到疾病的重压和死亡的威胁,但心中充满了对生的执著和渴望。
我劝老范:“这次出院后,再也不要管清华传媒学院的事了,您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写诗作画当神仙。”老范笑了。他忽然问:“我给你写过字没有?”我说:“早写了,《岳阳楼记》,十几年前就写了(回来一看,题款是“辛巳初春”,九年多),一直挂在我书房里呢!”他叹口气说:“眼睛不行了,以后想写怕也不行了。”我鼓励他:“那咱们喝茶聊天不是一样好?”老范高兴地说:“你多来,还是去我的茶楼!”
看看坐了半个多小时,我担心老范疲劳,遂告辞。临行,老范伸出手,我双手握住,忽然有一种难以分离的感觉。我下意识地用脸贴住他的手,喃喃地说,“我下周再来看您,您一定要康复,咱们还要到茶楼谈诗赏画呢!”老范笑着点头,连说好好......
我是11月12日下午将近四点离开医院的,我不知道,此后是否还有人去探视过他,由于医院上午禁止探视,而老范次日中午于睡眠中即发病离世了。这样看来,或许,我就是最后一个探视老范的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觉得有责任把最后一刻的老范记述下来,把老范的音容笑貌告诉大家。
老范离我们而去了,他的辞世,是新闻界和文化界的一大损失。老范的功绩足迹,永垂青史;老范的学养人品,人所共仰;老范的书画文章,堪称经典。
老范离我而去了,这使我失去了一位在极困难情况下给予帮助关爱的好领导,一位在业务上始终给予支持指导的好老师,一位在工作以外其它领域能够倾心交流的好朋友。
我知道,老范是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离开他所献身的事业、他所钟爱的朋友、他所倾心的文化的。
他是怀着顽强的生的欲望结束曲折的人生,带着美好的梦想辞别现实的世界,含着微笑着走向超脱的。
老范,您一路走好!
(作者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新闻战线》原总编辑)
(人民网-传媒频道)相关阅读:
2010.11.21
2010.11.21
2010.11.21
2010.11.15
2010.11.14
2010.11.14
2010.11.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12: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