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跨学科与跨专业考研须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7 11:5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考研的朋友对与跨学科与跨专业不太了解,心存迷惑。今天我就重点讲讲大家关心的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欢迎大家来共同探讨,相互交流.
一.跨学科跨专业考研的种类
在教育部颁布的的学科分类中,学科类是最高的父系统。学科类共有12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
从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报考的基本模式:本校本专业报考,本校跨专业报考,跨校本专业报考,跨校跨专业报考。不同的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以程度是不同的。以下逐条介绍:
1.本校本专业报考
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就会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校跨专业报考
学校牌子还可以,但是想换个更好的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本校跨专业报考。通俗的讲,“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确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3.跨校本专业报考
跨校本专业报考的原因有:一是专业不错,但多数同学想考个知名度更高,师资力量更强的学校;二是原学校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是很大。跨校本专业报考备考的难度比较大,是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还有就是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可能获得不是很及时。
4.跨校跨专业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满意,决心开辟全新的田地。这种备考模式的工作量和难度是最大的。不仅面临着大量的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料和信息渠道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
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
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考工学和经济学。
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考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
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跨考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
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跨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考语言类专业。切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7 17:4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