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糖高宗”诡异发迹史 游资炒作手法凶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2 12: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经过长达半年多时间酝酿之后,食糖价格在今年八九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飙升,从5000多元/吨迅速上涨到6000多元/吨,10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又迅速从6000多元/吨飙升到7000元/吨,进入11月之后,报价更一度逼近7500元/吨的历史高位。糖价高企,被网友戏称为“糖高宗”。
令人惊奇的是,就在10月初,多位食糖业内人士还认为:糖价上涨因受旱情影响,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融资专家则认为:食糖价格的快速飙升已经无法用供求关系、产销平衡来解释,只有深入了解整个产业的内外规律,才能明白食糖价格还将走多远。
现象
批发零售诸多环节“涨声一片”
胡启莲说:“这表明市场已经对价格波动非常敏感,从核心意义来看,很可能不仅仅是市场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过剩资金在寻找出口。”
今年8月份以来,国内糖市出现了整体大幅度上扬的局面,在西安、青岛、廊坊、武汉、合肥、郑州、福州、上海、天津、石家庄、南昌、太原、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多个城市,8月30日的白糖吨价批发均突破5700元关口。其中,上海达到5830元/吨,创下今年国内“甜蜜”市场最高行情。8月30日,云南白糖价格大幅上扬,5450元/吨的报价,创下1995年以来云南白糖批发价最高行情。
与此同时,终端零售的行情也在不断上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的零售商店和超市中,白糖价格已经上扬到7.5-8.5元/公斤,比7月份的价格平均上涨了0.5-0.8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广西南宁沃尔玛、南城百货、北京华联等超市采访时,一斤装的白糖售价基本上要在4元钱左右,也比上月增加了0.5元。
在南宁市食品批发市场,一件(100斤)白糖要价达到337元,一家批发店店主黄女士告诉记者,一个月前每件白糖价格还停留在250元上下,最近则是一天几个价。
食品工业、饮料业和饮食业是主要涉糖行业,其中糖果、糕点、饼干、速冻食品、乳制品、罐头、饮料等是用糖的主要领域。受糖价飙升影响,与食糖有关的糖果、巧克力等产品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提价。其中,嘉士利旗下饼干上调5%,嘉顿罐装饼干提价6%。
接受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论价格上涨的最大特点是传导性很强,期货、中远期现货交易和批发价格的飙升,迅速传递到零售终端市场。这意味着原来意义上仅仅停留在期货、中远期现货和批发领域的价格波动,已经能够迅速延伸到零售领域中。
来自相当一部分国内乳制品、饼干和方便食品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如果糖价持续上涨,这一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成为必然趋势,即使价格不上涨,生产企业也会采取减少包装重量等方式,缓解来自供应源头的压力。
广西糖业专家胡启莲分析说,在2008年之前,期货、中远期现货糖价的迅速上扬,一般要花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引发零售终端的价格上涨。但2008年之后,期货、中远期现货糖价上扬,只要不到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引发批发环节的价格上扬,并随之引起零售终端的价格飙升。
胡启莲说:“这表明市场已经对价格波动非常敏感,从核心意义来看,很可能不仅仅是市场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过剩资金在寻找出口。”
探因
“业内人士”判断为何一再失误
行家简天宇说:“我这样的老手,都无法判断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现在问哪个食糖企业都说没有糖,市场上也只见价格不见放货,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就在今年10月初,《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及相关行业专家的分析判断,均认为食糖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国内外产销因素造成的。
国内方面:产量减少
——— 2009-2010榨季产量减少导致食糖价格有足够的“升值空间”。
2009/20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69.29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013.83万吨;产甜菜糖60万吨。
截至2010年8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93.53万吨,上一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1140.73万吨,其中,销售甘蔗糖937.21万吨,而上一制糖期同期为1062.01万吨,销售甜菜糖56.32万吨,而上一制糖期同期销售78.72万吨。
国际方面:全球市场白糖供应缺口较大
———全球的白糖库存在过去的两年下降了2070万吨,今年将出现780万吨的供需缺口,08/09榨季供需缺口达1280万吨,09/10榨季期末库存预计将达到5310万吨,库存消费
比从上个榨季的38 .1%下降到32 .6%,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07/08榨季末1380万吨的剩余库存一个榨季就被消耗殆尽,到了本榨季甚至出现了780万吨的缺口。
当时,业内人士对整个食糖走势的判断基本是:糖价在6000元每吨左右已经到头,持续升值的空间非常有限。然而,这一判断与随后发生的走势截然相反。
10月中旬开始,糖价迅速飙升,到10月25号左右,食糖价格已经爆出6500-6800元/吨的高价,11月初,迅速突破7000元/吨的历史新高,11月8日,食糖价格再创新高,逼近7500元/吨的历史关口。
面对诡异上涨的糖价,《经济参考报》记者试图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纷纷“三缄其口”。多年从事食糖产销的行家张茂坚说:“前一阵都说糖价要跌,最谨慎的也说糖价最少不会再涨,结果现在是不仅还在涨,而且屡创新高,所以往下的走势,谁也不敢判断。”
已经在食糖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摸爬滚打了27个年头的行家简天宇说:“我这样的老手,都无法判断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现在问哪个食糖企业都说没有糖,市场上也只见价格不见放货,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1   上一页  相关阅读:
2010.11.04
2010.10.1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21:1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