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卫生部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0 09: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包房总是充满诱惑力。资料图片

一种咖啡中含“植脂末”。秦翼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周婷玉马嘉骊)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问题,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9日表示,卫生部已经采取风险监测评估等措施,对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些国内专家指出,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邓海华说,卫生部已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这是一个老问题。”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研究员张坚介绍说,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始对中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
据199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欧洲8个国家中男性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2.4克左右,女性则为2克左右,且无数据显示该摄入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明确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居民日均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
张坚说,这个1%折算出来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中国居民的摄入量还没有到那么高的水平,因为居民的饮食习惯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相关管理部门一直在跟踪关注这个问题。200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动植物油脂、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的国家标准,2010年出台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国家标准,目前正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继续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中国的奶油制品都不能吃”的观点,张坚认为,这一说法有些偏激。据他介绍,反式脂肪酸分两类,一类是食品在经过工业加工后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国外研究和国内的实验已经证明,这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另一类则是乳品里天然含有的、细菌发酵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至今仍无证据证实该类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外的摄入限量主要也是针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卫生部还要求,加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标签管理,生产者注意控制生产环节产生的反式脂肪酸,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确保食品安全。相关阅读:
2010.11.09
2010.11.08
2010.11.08


标题开始
  
[][][]
[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04:53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