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回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房市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8 14:5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开始
  
  
回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房市危机

  参见新华社高级记者刘洪著  《金融大博弈》,以及叶楚华著  《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面蔓延,以次贷为抵押的相关证券也随即遭受池鱼之殃。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停止赎回。一般情况下,投资基金会在市场剧烈动荡或出现巨额亏损、导致该基金现金流出现困难时,暂停基金赎回。在基金管理层眼里,暂停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但从根本上讲,暂停实际就显示该基金出现了大额亏损。
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贝尔斯登的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而在这之前,管理30亿美元哈佛大学资产的对冲基金Sowood Capital因持有次贷业务,其资产价值在短短一个月内缩水了近一半。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房市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投资大师巴菲特在后来致股东的信中感慨说,房价下跌导致大量愚不可及的错误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哪些人不穿裤子就下水了,对于美国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但在当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仍毫不知情。2007年7月19日,纽约股Shi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点大关。
对于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停止赎回的举动,贝尔斯登发言人还表示,这是保护投资者的行为,因为该资产实际价值要比其目前市场定价要高。“我们认为基金的投资组合不错,可以熬到市场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认为停止赎回有利于最好地保护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他的话,最终证明不过是虚幻的想象,不仅这两只基金遭受了灭顶之灾,贝尔斯登本身也无法在危机中幸免。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的坏账浮出水面,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的花旗集团到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的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竟然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无疑等同于手中攥紧了一个已经开弦的手榴弹。
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后该公司从银行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一些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公开对外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但这些措施未能阻止次贷危机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而当时美国正陷入上一次经济衰退。
位于华盛顿的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当时就评论说,美国的就业报告是一个“衰退性”的报告,“衰退就好像病毒一样,正从美国一个行业传染到另一个行业”——美国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已病毒缠身,而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劳工市场自然也在劫难逃。
2008年1月24日,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宣布,2007年美国旧房销售量下跌了13%,为25年来最大降幅;旧房中间价下跌了1.8%,为每套21.78万美元,为1968年有相关记录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跌。
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美国早就完成了城市化。因此,在美国住房市场上,旧房销售是主力军,其销售量占到了整个房市销售量的约85%。旧房市场的好坏,几乎也就等同于整个房市的好坏。
这些数据终于把美国房市大逆转毫无争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云感慨说,“这是在很多很多年之后,第一次出现房价下跌,上次房价下跌可能一直要回溯到‘大萧条’时期。”
2美元贱卖贝尔斯登
2008年3月,次贷的脓包终于到了全面破裂的时候。
3月3日至3月10日,贝尔斯登股价由每股77.32美元跌至62.30美元。不过让人略感诧异的是,当时许多媒体的报道重点,不是贝尔斯登,而是纽约州州长埃里奥特·史皮策的召妓丑闻。
在担任纽约州总检察长的职位时,史皮策以整顿华尔街金融秩序、打击商界巨头的不法行为而著称,甚至曾被《时代》周刊推选为“年度改革斗士”。史皮策对华尔街展现铁腕、不徇私情,许多华尔街大佬都曾被他拉下马。现在他深陷性丑闻,许多人幸灾乐祸,媒体也是热情有加。
但许多媒体人士可能也不清楚的是,一场重大风暴正在不知不觉中酝酿,并即将席卷华尔街,其历史影响性,将让史皮策这样的性丑闻相形见绌。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就感慨说:“我知道许多华尔街人物都会对他(史皮策)的麻烦感到高兴,但我感到震惊和悲哀。”而作为美国经济政策的最高决策者,他更知道,对这个国家来说,即将面临的麻烦比史皮策更加棘手。
贝尔斯登流动性已出现枯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尽管贝尔斯登是华尔街五大投行中最小的一个,但作为华尔街巨头的象征之一,它一旦倒台,无疑将产生严重的冲击效应,雷曼兄弟等机构本已不佳的处境也将恶化。
生存还是死亡,成为华尔街巨头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8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应邀到由工商金融业精英人士成立的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以展现其政府应对经济困境的决心。保尔森说,他当时只是反复提醒总统,不能草率地说政府将“不会救助”。
但政府拿纳税人的资金救助华尔街,带来的无疑是政治压力,也违背视自由市场经济为圭臬的布什的立场。布什不停询问保尔森:“我们不会有救助行动,是吗?”
保尔森回答说,他也不知道,但救助“将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但紧接着,保尔森用他嘶哑的嗓音告诉布什,华尔街正处于风暴来临的前夜:“总统先生,事实是整个金融体系非常脆弱,假如一家金融机构将要沉没的话,我不知道我们将必须怎么做。”
布什不得不更改了原先拟好的演讲稿,承认美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他不曾料到,这是他任期内一系列拯救华尔街举动的开始。
3月14日,贝尔斯登股价收盘时为30.85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暴跌45.9%。盘中股价一度触及28.42美元,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低点。受其拖累,当天道琼斯股指下跌194点。
为避免贝尔斯登突然破产危及自身利益,欧洲金融机构要求交易员暂停和贝尔斯登的交易。而在流动性全面恶化的压力下,贝尔斯登不得不向美联储和摩根大通申请紧急贷款。
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艾伦·施瓦茨解释说,这一无奈之举是因为“在过去24小时,我们的流动性出现了显著恶化”,“我们采取这一重要步骤是为了恢复市场对我们的信心,加强我们的流动性并使我们能正常运转。”
2008年3月16日,为防止金融市场出现灾难性暴跌,在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受资金短缺之苦,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因为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但作为惩罚,保尔森竭力主张摩根大通的收购价在每股1~2美元之间,决不能高于2美元。但最终,基于贝尔斯登股东的强烈反弹,摩根大通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10美元。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产生了怀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Shi也出现回稳迹象。到4月份,美国花旗集团、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当月纽约股Shi道琼斯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
当我们今天回望当时的历史,这一短暂的回升不过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回光返照。几个星期后,美国市场再度风云突变,事态的发展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乐观谈话,最终证明不过是又一次误判了形势。
2008年7月11日,美国印地麦克银行因不堪巨额亏损和挤兑而宣布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个大银行倒闭事件。印地麦克的全称是全国独立房贷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对房贷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
印地麦克还只是一个前奏,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继续下跌,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 “政府授权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运行,其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贷二级市场收购贷款,并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机构债券或证券化的抵押债券,以低成本集资,赚取利差。
次贷危机爆发后,大批私有房贷企业陷入困境,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其随后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四个季度,“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在过去一年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对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而深远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
9月16日,星期二,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和标普公司调低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评级,AIG股价开始暴跌。
9月17日,星期三,美联储被迫对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避免该公司陷入破产。
9月18日,星期四,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一些重量级议员紧急磋商,要求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以此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伯南克对他们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可能星期一就会失去美国经济。”
9月19日,星期五,保尔森公布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这就是日后备受争议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布什后来回忆说,“(我的)主要经济顾问们告诉我,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能比‘大萧条’还要糟糕。”
9月20日,星期六,美国政府正式向国会提交救市计划。
9月21日,星期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坦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
9月25日晚,星期四,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至此,次贷危机使美国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华尔街正经历一场“世纪洗牌”。美国CN*在其网站上说,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巨变,造就了“华尔街的新世界”。路透社则发表评论说,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许多媒体在报道时都使用了一个相同的词:bloody(流血的)——这是华尔街流血的一周、流血的一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22: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