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之音网站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拒绝美国调解中日争端的建议》。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拒绝了美国有关为中国和日本进行调解的提议,并且表示,中日两国围绕一个岛链的争端应该在这两个亚洲强国之间解决。
星期二(11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关于钓鱼岛争端,据传美方已向中方表示,美国愿意主持中美日三边对话或会谈,推动中日两国就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希望中方予以证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回答说,他愿意澄清河内中美外长会谈的有关情况。他说,在那次会谈中,双方谈到了中美日等国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问题。美方建议举行中美日三边官方对话。马朝旭强调说,这只是美方的想法。中方则一直认为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亚太各种对话与合作机制,使其为促进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马朝旭还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日关于钓鱼岛的领土争端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他还指责说,美方多次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是极其错误的。美方应做的是立即纠正这一错误立场。
日本三菱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杨中美表示,中国方面不愿意让美国卷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首先是认为美国会偏向日本。
杨中美说:“根据日美同盟第5条,美国表态钓鱼岛属于防卫对象。那么在这方面使日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对中国来说是比较不利的。这一点也是中国不愿意参加的一个理由。第二点,就是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中国历来是拒绝第三国参与和干涉的。如果这次美国加入的话,那么就等于让美国获取了在亚太地区发号施令的主动权。这是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人大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表示,无论从中国的传统做法还是国际惯例来看,中国拒绝美国的建议都是预料之中的事。
时殷弘说:“中国和日本关于钓鱼岛以及附近海域的争端确实只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而且美国不是一般的调解,而是要中美日三方会谈来处理这个事情。我想不但是中国外交传统上没有这个事情,而且按照国际惯例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今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越南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时发表声明称,南海的自由通行权攸关美国和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希望南海争议各方切勿威胁或实际使用武力。中国外长杨洁篪立即做出强烈反应,谴责美国试图让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多边化。
人大教授时殷弘分析说,与那次事件相比较,中方这次的反应非常温和。这是因为首先,目前中美关系跟前几个月相比改善了很多,而且双方都认为这个好转很重要,至少要保持到胡Jintao明年1月访美。其次是因为,希拉里这次只是在与杨洁篪的会谈中把这个建议作为一个想法提出来的,因此中国方面的反应也很客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