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两种看待世界的眼光,一种是从上往下的俯瞰,一种是自下往上的仰望。前者是“鸟的视野(bird’s-eye view)”,后者则是“虫子的视野(worm’s-eye view)”。如果用画来做比喻,前者就是“鸟瞰图”,而后者则是“仰视图”。传统上,中国一直重视“鸟瞰”的视野,根据对全球大形势、对大局的观察来进行战略思考。但是最近看来,中国却并非如此。经常有人质疑,中国是不是被一时的成就蒙住了眼睛,失去了对大局的判断能力?
这从中国单方面取消与日本的首脑会谈中便可以看出来。10月29日上午,中国以日本媒体对双方外长在河内举行会谈的结果报道有误为由,取消了原定于当天下午进行的中日首脑会谈。中方使用了“散布不实之词”、“歪曲立场”、“破坏气氛”等很难被看做外交用语的强烈字句。这虽然可以被理解为中方为表现关于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主权问题不容妥协、绝不让步的强硬立场而采取的做法,但却不免有些“因小失大”。因为,与日本进行对话不仅符合东北亚的利益,而且对中国自身也是有利的。
最近美国对亚洲的“介入政策”正越来越露骨,这其中当然有牵制中国的意图。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甚至在同时通过不同的路径对亚洲进行巡访,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外交活动。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途经夏威夷时表示“未来美国将继续在亚洲发挥主导性的作用”,阐明了美国对亚洲的全方位外交政策。这表示美国虽然在表面上说与中国并非“零和博弈(zero sum)”,但却明确宣言,美国绝不会拱手将亚洲交给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利用难以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向日本施压的做法只能是导致美日同盟强化、为美国介入亚洲提供方便的作茧自缚的行为。
对于为牵制中国而回归亚洲的美国,中国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便是加强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特别是巩固韩中日三国间的合作关系,这是能够使美国的分离、支配意图破产的最有效的做法。但日渐激化的中日矛盾却如实反映了韩中日共同体的梦想还是多么的遥远和飘渺。虽然三国决定于明年年内在韩国设立韩中日合作事务局,但如果中日之间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与合作,那么韩国能起到的作用也将是非常有限的。
不仅是日本,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还与东南亚等国家存在领土纷争。从大的方面来看,将难以解决的问题暂且放下,以“求同存异”的姿态强化在共同利益方面的合作,来展示“仁爱大国”形象的做法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希望中国能够找回翱翔的“大鹏的视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