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MI上涨预示通胀压力加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10:5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2010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官方PM I出乎市场预料的上涨,一方面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将企稳回升的势头,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加大。

  在此前市场的预测中,大多认为10月的PM I增幅可能较上月略降。因为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05年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10月份PM I均会有所回落。另外,由于今年是“十一五”减排达标的最后一年,达标压力很大,而第四季度更是收官之战,此前不少地方已强行拉闸限电,这势必会对正常的工业生产造成冲击。然而实际情况却是PM I环比大幅上涨,这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通过对具体指标的分析,对这一数据可能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国内需求增长强劲,同时外需虽有下滑但幅度很小。2010年10月新订单指数为58.2%,比上月上升1 .9个百分点。10月份出口订单指数为52.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这说明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国内需求。

  其次,需求和成本双重驱动的小幅度补库存展开。10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5.7%,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49 .5%,比上月上升0 .4个百分点。这里要着重强调补库存展开的原因———需求增长的驱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

  需求增长使得处于低位的产成品库存需要补充,而成本价格过快上升使得企业有必要增加原材料库存。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69.9%,比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在所有分项指数中最高。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0个行业达到7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60%,其中原材料与能源和中间品类企业最高,达到70%以上。

  通过对10月PM I环比超预期上涨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经济7月开始显露出的未来将向上增长的发展路径再次得到确认。而且考虑到10月央行通过加息试图影响通胀预期,年内经济再度发生过热的风险微乎其微,所以预计中国经济四季度将保持稳健增长。

  二是成本推动以及输入性通胀可能成为未来中国通胀压力加大的主要推手。10月PM I总体表现良好,虽然表明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较为强劲的上升轨道,但不断攀升的购进价格也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成本压力,而这一压力未来可能会对下游的消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同时,美国上周公布芝加哥P MI指数,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出现了显著上升——— 10月份跳升14 .9个百分点至68 .9。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不断上升的大宗商品价格正在不断增加全球性通胀的风险。而由于美联储弱势美元政策仍将持续,可以预测世界大宗商品的上涨趋势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盛岚)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4 15: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