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荐] 领导干部低调不作秀就是渎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10:4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领导干部做事要低调,不要作秀——这是当前很“主旋律”的观点,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领导干部做事低调、不作秀,其实就是渎职。倡导低调、不作秀,很容易被渎职者作为迷惑群众、蒙蔽群众、躲避监督的“迷彩服”。
为人民服务本来就应该高调,高调是积极性、责任心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适度作秀,作秀是对赋予自己权力的人民的敬畏;如果低调,谁知道你的积极性、责任心具体表现在哪里?如果连适度的作秀也没有,甚至连一丝微笑都看不到,老百姓怎么感知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也许有人会说:不必在意领导干部做事的过程是否低调高调,只要看结果就行了。
然而,请切记:没有人民群众对过程的知情,没有对过程的监督,必定也没有好结果。
我们的社会应该形成这样的价值标准和舆论氛围,即:领导干部既要埋头苦干做实事,也要让老百姓知道你是怎么埋头苦干的;既要实事求是,也要适度作秀。
什么是适度作秀呢?
面对摄像机的镜头,领导干部吃鸡腿以证明食品安全,畅饮自来水以证明水质良好,在河中畅游以证明治理污染的成果,打扫马路、清除垃圾以提示市民提高环卫意识,等等,诸如此类,都是适度作秀。
我们应该积极地鼓励领导干部适度作秀,而不能一概冷嘲热讽。如果领导干部只说安全、无污染,而不率先示范、亲身体验,难道老百姓就应该心满意足了吗?如果领导干部连适度的作秀都不情愿的话,那就证明他对人民群众连一点最基本的敬畏都没有,而这对老百姓来说绝非幸事。只有那种藐视群众力量的人才不会对群众有敬畏感,才不屑作秀,才敢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适度作秀也是为人民服务。适度作秀不是弄虚作假,而是为了满足群众合理的心理需要,是增进与群众感情的领导艺术。
很多老百姓见了领导干部低声下气、满脸堆笑,这就是老百姓的作秀,这表露出他对领导干部的敬畏,这种并不正常的敬畏却被很多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反应,而领导干部对群众满脸堆笑、嘘寒问暖则被很多人指责为作秀,这实在是颠倒是非。难道老百姓要求领导干部显示出对群众的热情和关爱就不应该吗?难道领导干部丝毫不顾及群众的心理需要才是值得提倡的吗?
有些领导干部组织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喧天,这是领导干部的心理需要;人民群众也有心理需要,他们需要领导干部通过一系列言行让群众感受到对自己的热情和关爱。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弄虚作假,过度作秀。但如果监督有效,过度作秀的现象也会得到纠正。然而,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无论是过度作秀还是滥用公权都将无法得到有效制约和惩戒。没有信息的公开,监督就无从谈起。不怕假信息多,就怕没信息。信息封闭,群众的眼睛如何变得雪亮?
我们绝不能把做事不为人知的领导干部赞美为“低调”,否则他就可能干出见不得人的事;我们绝不能把无所顾忌的领导干部赞美为“务实不作秀”,否则他就可能赤裸裸地胡作非为。
所谓默默做事、不事张扬的低调,不是可以剥夺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理由;所谓务实不作秀,不是可以漠视人民群众心理需要、拒人民群众与千里之外的借口。
正是在所谓低调不张扬的掩护下,一些干部悄悄地受贿行贿、卖官跑官,偷偷地去海外用公款赌博、挥金如土,默默地享受着与情人幽会的快感、与二奶同床的沉醉,——这些领导干部的的确确做到了“低调不张扬”;也正是在务实不作秀的引导下,有的干部竟然敢对群众大打出手,大展武功,还毫无顾忌地放话“到哪里去告我都不怕”——这样的领导干部实实在在是做到了“务实不作秀”!
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利知道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现代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民群众有权获知公权运作的一切信息,有权监督公权的使用过程和结果。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在人民的视线之中。要坚决防止领导干部以“做事低调、务实不作秀”为掩护,封锁公权运作的信息,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成为虚无。应该积极倡导高调做事、适度作秀,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国家主人的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试想,如果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还从何谈起?人民还算是国家的主人吗?
    对那些低调不张扬、不作秀的干部,我们要特别警惕。往往正是这样的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作者:王大豪

2010年10月3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7: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