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无航母降为准小国 帝国衰落仅用一个多世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9 09: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防预算被迫狠砍“大国时代”宣告终结
  英国将告别“大国时代”,变成一个“准小国”。这是英国广播公司20日发出的“讣告”,原因是当天英国政府公布了庞大的节支计划,国防预算也被大砍,作为大英帝国最后象征的皇家海军将“至少10年内不再拥有服役的航空母舰”,英国的角色将退化为只能做好美国的盟友。历史上世界霸权的更迭往往轰轰烈烈,一个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悲惨地跌落到“准小国”用了一个多世纪。西方媒体这两天有不少唏嘘声,但英国人自己却顾不上抒发太多感伤,相对于国防,政府同时削减的社会福利开支更刺激他们的神经。社会福利改革已经让邻国法国陷入暴力骚*,甚至传出“大革命”的说法。英国却相对乖得多,似乎要接受66岁才领养老金的宿命。英国《金融时报》说,紧缩计划之后的英国将“野心更小”,其中既包括他们的军队规模,也包括他们对未来福利的期望。
  英国变成“准小国”
  英国政府星期三公布了庞大削减公共开支计划,这一总额达810亿英镑的计划被称为“二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节减开支计划”。此外,英国还将在4年内裁减公共部门的49万个职位。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称,“今天是英国悬崖勒马的一天”。
  英国《独立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为“大砍日,星期三”。相对于有些部门百分之几十的削减幅度,国防预算未来4年削减8%看起来不算惊人,但它却更值得议论。
  英国《每日邮报》称,卡梅伦政府采取的是“伤筋动骨”裁军和紧缩计划,英国今后再也无法独力应对任何一场战争,像马岛战争和“塞拉利昂特别行动”那样的海外大规模作战,已经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
  英国广播公司说,此次预算削减的第一大结果就是决定英国军队至少10年内不再拥有服役的航空母舰。英国皇家海军现役旗舰“皇家方舟”号航母将提前退役,已上马的新建两艘新一代航母计划虽然将继续,但完工后航母至少2019年前不配备舰载机。也就是说,至少在今后10年中,英国实际上退出国际航母俱乐部,在二战后首次不再能够从海上投射空中战力。
  英国广播公司称,航母迄今仍被各国视为一个“大国”必备的海权维护与投射平台,此次裁军是英国从“准大国”向“准小国”的过渡,是彻底告别“霸权梦“和“大国梦”的一个里程碑。英国以后将只是一个“有相当军事实力的美国盟友”。
  不过,英国首相卡梅伦坚持认为,英国军队规模仍是世界第四,依然能发挥巨大能量。
  英国大国地位的沉浮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崛起为世界强国。1815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后来发生的一战和二战,英国都仓促上阵,开始走下坡路,并在1945年之后的30年内,几乎丢掉了几个世纪以来所征服的全部殖民地。尽管如此,英国仍然是世界领先的军事强国,仍然拥有全球投放兵力的能力。1982年,英国派出了65艘舰船和7000名皇家海军士兵将阿根廷人赶出了马岛。而现在,英国的强力军事时代似乎即将结束。”美国《华尔街日报》21日的报道无限缅怀大英帝国的光辉。
  英国是最近一个跌下世界霸主的国家,它同时也是一个深刻影响世界的“小大国”。如果说西班牙留给世界的是一个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开创了大西洋两岸的贸易,那么英国留下的是一个英语几乎通用的世界,以及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的海上贸易。地球上的0度经线划在英国伦敦,英国的时间是“世界标准时间”。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1921年,英国领土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遍布世界全部24个时区。
  英国人对于过去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具有怀旧心态,对于政府新的动议都喜欢把维多利亚时代的成绩搬出来作比较。《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一个新的光纤宽带项目时,受访人形容其划时代意义时称,“它和维多利亚铁路网一样”。
  英国的“一流大国梦”时不时跃上台面。在布莱尔—布朗时期,英国再次经历了一次经济繁荣,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说:“英国似乎扭转了历史潮流,一个中等强国找回了自信和地位感———自大英帝国落下帷幕以来,这两件事已基本上与英国无缘。”“英国在国内取得成功的同时,全球地位也在提升,它重新跻身一流强国之列。”
  但这种好感觉很快就消失了。《金融时报》的评论称,全球金融危机打碎了“轻松创造繁荣”的梦想。当戈登?布朗政府在今年5月的大选中被击败时,一位财政大臣感慨地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了张便条:“余钱已无”。
  英国平静接受“历史趋势”
  对于国家地位的再次跌落,英国政论刊物《私人眼》刊出网民的调侃说:“忘记在西班牙海战中获胜的纳尔逊将军吧,英国再也不会回到大国荣景了”,虽然首相大臣们都不承认英国的国力变小了,但影星休?格兰特几年前就曾经在扮演英国首相时有预见地说过,英国早就不再是个大国了。”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英国《金融时报》一篇评论的观点。该评论认为,英国防务战略就应该与财力相符,并称英国作为所谓“袖珍超级大国”的自身形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在自欺欺人,如今又得把裤腰带再扎紧点了。
  倒是美国对英国的大裁军更着急。《华尔街日报》说,英国防务能力的急剧下降意味着,保卫自由世界的重任将更多地落到美国部队的头上。英国削减安全预算是因为他们知道山姆大叔将为其提供保护。但美国还能依赖谁呢?
  好福利的日子并不永恒
  与国家地位的变迁相比,英国人更惶恐的是整个福利体制面临的险境。《海湾时报》评论说,英国首相应该得到赞扬,因为他承认英国债台高筑,远超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英国人对于体面的医院和火车的需求远超在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冲突。
  福利困境不是英国一家的事情,从希腊到意大利,还有现在的法国,人们都在担心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现在是不是正在走向消亡的第一步。
  法国的罢工21日仍在继续。当天上午,由于示*者的罢工行动,法国多家机场封锁超过5小时。在南部港口城市马赛,公共交通已经完全中断,火车被延迟或取消,船只不能出港,街头充斥着万吨垃圾。丧失理智的青年们把停在路边的车子放火点燃,狂暴地砸碎商店橱窗……
  英国人对政府福利改革的反应远不如法国激烈。据《标准晚报》进行的民调,65%伦敦人对于削减较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儿童福利表示支持。对于削减低收入家庭租房补贴实施封顶限制,60%的人认为“艰难但有必要”,只有22%的人认为“残酷不公平”。英国广播公司前政治新闻主编安德鲁?马尔在其撰写的《英国现代史》一书序言中称,几年前英国国民精神整体走向阴郁,人们意识到好日子并不是永恒的,“布莱尔-布朗”搭档的十多年经济繁荣是建立在从中国进口廉价商品、房价持续高涨带来的高借贷以及东欧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基础之上的。而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
(责任编辑:刘峰)

更多
收起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转发至:
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8: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