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10月27日透露,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75米,大大改善了三峡库区航道条件,库区航行船舶进一步走向大型化,船舶吨位最大可提高到5000吨级,已具备通行万吨级船队条件。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介绍,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带来的库区航运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库区航道进一步改善,库区航道的宽度、深度和弯曲半径加大,100多处主要滩险被淹没,涪陵以下“窄、弯、浅、险”的自然航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川江全线实现全年昼夜通航。
二是库区通航里程延伸,许多不通航的支流具备了通航条件。库区将形成以川江为主轴的较高等级航道网,众多支流将实现干支联通,可极大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是库区港口得到快速发展。三峡成库后,库区港口水域、陆域面积及岸线长度约为成库前的2倍多,通过实施库区港口设施复建,新建了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码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大幅提高。
四是库区航运效益明显。由于水流条件大幅改善,江水流速减缓、流态稳定,库区船舶载运能力明显提高,油耗明显下降。据测算,库区船舶单位千瓦拖带能力由成库前的2吨提高到5-7吨;而每千吨公里的油耗由蓄水前的7.6公斤下降到3.1公斤。相关阅读:
2010.10.28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