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报道】题:稀土成为中国的 “外交工具”
中国政府正加强限制稀主出口的相关措施。中国方面加强了通关检查,除对日本外,对欧美的稀土出口也出现了停滞趋势。此举的目的是减少出口进而推高稀土价格。不过,如果中国停止供给对制造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稀土,那么日美欧企业将遭受沉重打击。另外,中国政府还强化了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加以利用的姿态。
中国的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九成以上,但蕴藏量则只占总量的三成左右。中国如果维持目前的生产进度,那么在15至20年后中国将面临稀土资源枯竭的局面。可以认为,中国政府强化稀土生产及其出口管理,意在延长其作为“战略物资”的“寿命”。
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海域撞船事件造成了日中关系紧张。此后,中国的对日稀土出口处于停滞状态。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原本就是中国的既定路线,不过在见识到这一举措非凡的影响力后,中国政府重新认识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的重要性。在人民币汇率和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问题上,中国同国际社会发生对立的场面日趋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欲借稀土牵制发达国家的图谋也若隐若现。
![]()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报道】题:中国打稀土牌可能招致孤立据悉,中国不仅对日本采取了禁止稀土出口的措施,还对美欧各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进一步提高。由于国际社会不断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施压,中国开始使出了 “限制稀土出口”这一杀手锏。不过,这种做法会引起国际社会更激烈的反抗,中国恐将面临被孤立的危险。
【美国华盛顿独立新闻网10月20日报道】题:国防部即将完成美军稀土使用情况报告国防部官员有望最早在本周正式提交一份详细说明美军到底有多么依赖稀土的报告。(国会要求的)这份报告始于一年多以前,发表于稀土已经成为美中贸易关系中一个主要症结之际。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报道】题:稀土成为中国的 “外交工具”
中国政府正加强限制稀主出口的相关措施。中国方面加强了通关检查,除对日本外,对欧美的稀土出口也出现了停滞趋势。此举的目的是减少出口进而推高稀土价格。不过,如果中国停止供给对制造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稀土,那么日美欧企业将遭受沉重打击。另外,中国政府还强化了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加以利用的姿态。
中国的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九成以上,但蕴藏量则只占总量的三成左右。中国如果维持目前的生产进度,那么在15至20年后中国将面临稀土资源枯竭的局面。可以认为,中国政府强化稀土生产及其出口管理,意在延长其作为“战略物资”的“寿命”。
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海域撞船事件造成了日中关系紧张。此后,中国的对日稀土出口处于停滞状态。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原本就是中国的既定路线,不过在见识到这一举措非凡的影响力后,中国政府重新认识了稀土作为“外交工具”的重要性。在人民币汇率和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问题上,中国同国际社会发生对立的场面日趋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欲借稀土牵制发达国家的图谋也若隐若现。
![]()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报道】题:中国打稀土牌可能招致孤立据悉,中国不仅对日本采取了禁止稀土出口的措施,还对美欧各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进一步提高。由于国际社会不断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施压,中国开始使出了 “限制稀土出口”这一杀手锏。不过,这种做法会引起国际社会更激烈的反抗,中国恐将面临被孤立的危险。
【美国华盛顿独立新闻网10月20日报道】题:国防部即将完成美军稀土使用情况报告国防部官员有望最早在本周正式提交一份详细说明美军到底有多么依赖稀土的报告。(国会要求的)这份报告始于一年多以前,发表于稀土已经成为美中贸易关系中一个主要症结之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