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中全会前瞻:以全方位改革思路冲破体制藩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5 14:3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以“全方位改革”的思路冲破体制藩篱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十七届五中全会今天起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但外界普遍期待,除经济领域外,会议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展现出新的改革思路,以全方位改革的视野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上月底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并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意味着中国的执政者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决心、远见和智慧推进制度创新,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掣肘中国良性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冲破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五中全会之前,中国高层的一系列表态,也让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进一步深化全方位体制改革持以厚望。
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表示,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8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温Jiabao在深圳考察时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国的每一次经济腾飞都与政治领域的变革密不可分。1978年,正是因为政治领域的变革,才冲击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1992年,也是因为政治领域的思想解放,才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得以确立。同样,中国未来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交互促动。
毋庸讳言,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已经进入各种社会矛盾的活跃期和多发期。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扩大、城乡二元鸿沟、教育不公平、房地产市场失衡、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一系列难题横亘在眼前。
按照官方惯有的说法,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但是,这种发展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单兵突进”,而应该是涵盖各领域、兼顾各阶层的全方位均衡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5 14:1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