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定利率2.5%存悬念 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现分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5 09: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观察报记者 欧阳晓红
  囿于前三大寿险公司的反对,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未能在几年前成行,而保监会不久前公布的《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昭示此项改革似乎得以“破冰”。
  不过,新政何时实施仍是未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人寿数。
  改革分歧
  “请别误会,我们没有说不同意寿费改革;也请慎重考虑,不要以传统险、分红险产品为界划分。”上述国有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上述人士认为,保障型产品不存在利差损一说,因而无需返还给客户;但如果返还型产品的预定利率提高了,就可能会产生利差损。这是因为,譬如5年期返还的保险产品,5年之后的回报有可能低于预定利率 (高出2.5%),利差损就出来了,对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对返还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开放一定要慎重,甚至现价段,中国不宜开放,因为目前看,国内保险业还依赖于资本市场。”一位中国人寿高管说。
  现在的问题是,传统型保险产品包括保障型与返还型保险产品,中国人寿就以传统型产品为主。
  而《通知》明确指出传统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此外,《通知》还称“分红保险的预定利率、万能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不得高于年复利2.5%”。
  显而易见,《通知》的预定利率分类是遵循传统险、分红险为界,一统将传统险、分红险观纳入了改革范畴。
  一位国寿高管称,保监会历来主张保障型产品,短期看是如此效果,但长期看,由于价格低了,保障型产品的销售量就会起来,反而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令保障型产品的市场占比得以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说,保障型为界放开预定利率,比较合理。
  涨价的困惑
  《通知》下发两个月,寿险费率市场化的脚步也临近了。
  “如果按照《通知》执行,理论上保险产品的定价就会降下来,利于消费者。”一位保监会人士说。
  然而,业界却传出一些大病险停售后,新上市的险种费率有可能上调15%的消息。这无非是某些保险的一种营销手段,借此吸引客户,参与投保,该保监会人士说,“方向完全不对,监管层不会要求行业统一调整,都准备放开费率市场化定价了,决定权在保险公司手里。”
  据悉,如果按照现金价值的逻辑,大病险就可能存在涨价的理由。
  一位保险公司营销经理说,主要是监管层不让说涨价之事,实则大多同业都在往上调费率。
  “但是如果大病险有了现金价值,退保后就得返还现金,而这也是涨价理由之一。”上述营销员说。据其估算,每次大病险上调最低都是15%,有时是20%。
  据了解,信诚人寿内部就已下发停售“及时予”大病险,停售理由是按照保监会相关文件规定要求。
  而“及时予”是一款看起来受到客户认可的大病产品,据介绍,是一款不必等到生命快终结时才能赔。比如患者得的是良性肿瘤,一般不在保险范畴,但 “及时予”则可以先赔保额的15%给患者治病。
  上述营销人员说,现在保险公司一般不让对外讲涨价之事,但考虑客户利益,有的还是会让自己的客户知情。据悉,在日前某保险公司的一次客户沟通会上现场,因为停售在即,居然签下了数百万的单子。
  前述中国人寿的高管表示,倘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执行,势必要上调费率,如此到底是维护了投保人利益还是事与愿违呢?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5: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