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地缘政治变化令美失去绝对优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9 10:2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班牙《起义报》9月13日文章】题:从单边到多边(作者  卡洛斯·佩雷拉·梅莱)二战结束后出现的地缘政治学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盛行起来。当时国际政治发生了模式上的转变,新的现代地缘政治时期开始。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一时期是从美国领导的集团战胜苏联之后开始的,地缘政治在其中发挥了所有潜能,将美国变成了最大的现代帝国和军事上的超级大国,通过全球化实现其全球统治。为此,着名的地缘政治学家亨利·基辛格说过,“实际上,全球化只不过是美国统治作用的代名词”。

  这种统治全球的思想得到美国领导人和大型企业的支持,试图让一切抵抗力量屈服,以便对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扩张发挥控制力。这种模式是一种脆弱的经济扩张体系,必须通过军事加以保护。该模式包括了军事单边主义(美国为惟一大国)和文化及经济上的多边主义(美国、欧盟、日本)。这种模式在亚洲遭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尽管超级大国使尽浑身解数,但依然没能成功,各种新挑战的出现和时局的变化让这种政策陷入了危机。

  1945年至1991年间的两极制度结束之后,新的地缘政治时代诞生,即“单极化”时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这种单极化制度生命短暂,在21世纪之初便画上了句号。这是因为俄罗斯复苏,它在各种全球事务中都成为一个战略挑战者。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两个亚洲巨人崛起为经济和战略强国。从全球角度看,我们还必须承认某些拉美国家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这些拉美国家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重要关系似乎也具有了战略价值,于是形成了新的多极化制度,其支柱是欧亚和南美。

  此外,所谓的西方世界在产业革命后强行建立起的霸权也正在失去其作为现代世界文化核心的地位。

  由于亚洲的参与和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大幅增长。

  经济实力的增强伴随着地区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趋势在增强这些国家活力的同时,也让引领各个进程的新兴国家获得了更强大的实力。

  地区内部贸易加速,其中尤以东亚地区为重,其次为南美地区。与此同时,经济和发展潜力的增强也将导致更大程度上的政治自主权的出现。


  因此,21世纪将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将出现若干个具有决定性的权力极。

  然而,许多“西方的”对外关系学者却在掩盖这一事实。他们继续用虚假的信息欺骗人民,媒体实际已经成为由他们操控的财产。

  2001年,世界体系或模式分为以下4个层次:

  1.最高层——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国。

  2.自主——欧盟和日本。

  3.反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它们有能力DIZHI全球化介入各自的领土,或者说,这些国家拥有内部自主权,外部自主权相对有限。

  4.依赖——其他国家。

  1991年后,与二战结束后不同,“战胜国”之间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更没有“和平条约”。美国继续沿用尼古拉斯·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控制西欧、中东、阿拉伯半岛、伊朗、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中国的部分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东部的沿海地区。然而在这样的地缘政治控制规划中却发生了9·11事件。该事件令美国提前实施了针对被其单方面划归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无限制战争”,并且凭借这一借口启动了早在苏联解体后便已提出的全球控制进程的最后一部分。


  但是计划没能完全实施,目前的变化结束了“西方”将近200年的历史结构,而且陷入危机的不单是资本主义模式本身,而是由二战后建立起的各个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国家组织等)提出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2010年世界体系由以下方式被重新定义:

  1.最高层——已经失去绝对优势的美国。

  2.自主——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3.反抗——印度、南非、巴西。

  4.依赖——其他国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9:1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