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3分,共15分) </P>
<P> 1、散文(古今义,略述发展过程) </P>
<P> 2、先秦寓言(略举二例) </P>
<P> 3、白话文学 </P>
<P> 4、《四世同堂》 </P>
<P> 5、希腊神话 </P>
<P> 6、精兵简政(党史上的史实) </P>
<P> 7、美西战争(美国 西班牙 世界史史实) </P>
<P>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 </P>
<P> 1、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特别繁荣的文章形式和文学体裁。先秦除散文和诗以外,还有以《楚辞》为代表的 ;汉代有乐府和 ;唐代除诗歌以外,还出现了被称为 的文言小说;宋代则是词的勃兴时期,同时供说话艺人作为底本的 也逐渐兴盛起来;元代除散曲以外,还出现了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尤其是 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P>
<P> 2、请写出与下面材料相应的成语: </P>
<P> a、孔子曰:“沽之哉!沽这哉!我待贾者也。”( ) </P>
<P> b、陆机《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问;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P>
<P> c、《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P>
<P> d、《韩非子》:管仲从于桓公而伐孤竹(一个小诸候国),春往冬么,迷惑失道。管仲道:“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P>
<P> 3、自传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世界上著名的自传体文学有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即《 》、《 》和《 》、卢梭的《 》,美国人富兰克林的《 》等。 </P>
<P> 4、台湾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 )时祖国大陆人民已开始和台湾接触,隋、唐以后关系更密切,( )澎湖已隶属福建路晋江县,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明天启4年和6年,( )和( )殖民者分别入侵台湾。明末,郑成功收复;清朝设置台湾府,属( )省,1885年改行省。( )为日本侵占,1945年回归祖国。 </P>
<P> 5、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曾多次进行赋税改革,其中影响较大、意义深远的有唐代的( )、明代的( )和清代的( )。 </P>
<P> 三、选择(每选一题0.5分,共8分,选错倒扣0.2分,扣完8分为止)请在所选项下的括号内打“√” </P>
<P> 1、“初唐四杰”的称号,源于《旧唐书》:“……以文诗齐名,……亦号为四杰。他们是a、刘禹锡( ),王勃( ),柳冕( ),李华( ); b、陈子昂( ),杨炯( ),杜牧( ),元结( );c、贾岛( )、李贺( )、卢照邻( ),张说( );d、李邕( ),权德舆( ),骆宾王( ),李翱( )”。 </P>
<P> 2、下列工具书分别属于 </P>
<P> a、《永乐大典》 字典( ),词典( ),类书( ) </P>
<P> b、《通典》——百科全书( ),政书( ),年鉴( ) </P>
<P> c、《七略》——书目( ),索引( ),名录( ) </P>
<P> 3、解放以后长篇小说创作成绩突出。其中以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请用线把作品和它们的作者连起来: </P>
<P> 《风云初记》 刘 流 </P>
<P> 《战斗的青春》 雪 克 </P>
<P> 《野火春风斗占城》 冯德英 </P>
<P> 《烈火金刚》 李英儒 </P>
<P> 《苦菜花》 杨 沫</P>
<P>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孙 犁 </P>
<P> 《林海雪原》 周立波 </P>
<P> 4、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历代都出现了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具有一定科学价值被统称为“农书”的著作,它们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请从所列的名单中指出有关著作的作者: </P>
<P> a、《齐民要术》——崔实( );汜胜之( );贾思勰( ) </P>
<P> b、《王祯农书》——王祯( );无名氏( );韩鄂( ) </P>
<P> c、《农政全书》 徐光启( );汪灏( );张宗法( ) </P>
<P> d、《茶经》——张履祥( );陆羽( );佚名( ); </P>
<P> 四、问答题(共25分) </P>
<P> 1、这是一篇古代政论。请仔细阅读全文,并按下列要求答题(本题9分); </P>
<P> (a)为其中无标点的段落加标点(2分); </P>
<P> 上皇帝书 </P>
<P> 徐乐(注:无终人,于前128年上书汉武帝。) </P>
<P> 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 </P>
<P>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猗顿(均为商人)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棘”即戟,“矜”指矛,合指兵器)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乎土崩。 </P>
<P> 何谓瓦解吴楚齐赵(西汉宗室封国,即所谓同姓王)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太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同“擒”)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干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哀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同“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P>
<P>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君或存乎?虽布衣穷处之士,或者难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还踵而身为禽,吴、楚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贤主之所宜留意而深察也。 </P>
<P> 间者,关东五谷数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化之原,明于边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据《汉书》) </P>
<P> (b)结合本文意思,解释下列词语(即文中的有下划线的词语3分): </P>
<P> 土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还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不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P> (c)说说你读后的感想。(4分) </P>
<P> 2、善于读书的人,把阅读当作和作者对话的过程。下面这篇散文,就阮籍所说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提供了三种可能的理解。你赞同哪种理解,为什么?(如果另有理解,也请说明为什么)(本题8分,无固定答案,按言之成理的程度给分)。 </P>
<P> 一天,他(阮籍)就这样信马由缰地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他知道这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山上还有古城遗迹,东城屯过项羽,西城屯过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还流淌着一条广武涧。涧水汩汩,城基废弛,天风浩荡,落叶满山,阮籍徘徊良久,叹了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P>
<P> ……遇到的问题是,阮籍的这声叹息,究竟指向着谁? </P>
<P> 可能是指刘邦。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利了,原因是他的对手项羽并非真英雄。在一个没有真英雄的时代,只能让区区小子成名; </P>
<P> 也可能同时指刘邦、项羽。因为他叹息的是“成名”而不是“得胜”,刘、项无论胜负都成名了,在他看来,他们都不值得成名,都不是英雄; </P>
<P> 甚至还可能反过来,他承认刘邦、项羽都是英雄,但他们早已远去,剩下眼前这些小人徒享虚名。面对着刘、项遗迹,他悲叹着现世的廖落。好象苏东坡就是这样理解的,曾有一个朋友问他:阮籍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其中“竖子”是指刘邦吗?苏东坡回答说:“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P>
<P> 3、简析太平天国败亡的教训。(8分) </P>
<P> 五、政论写作(40分) </P>
<P> 题目 实事要实办 </P>
<P> (说明:1、紧密联系实际、切而泛泛而论;2、精心提炼论点,力求集中而中肯;3、1200字以内,超过酌情加分;4、按格书写,字迹清楚。)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