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鉴香港 广东“开门反腐”先行一步
在全国省级纪检监察部门中,像广东省纪委这样“开门迎客”的活动尚属首次。而促成此次全国省级纪委首次开放的,是朱明国去年赴香港考察“廉政公署”后的大胆建议。
有分析认为,从此次的省级“纪委开放日”来看,显然广东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在面向党员的同时,今后更是把目标锁定了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在省级层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以实现更大突破。
本报记者 王楠杰 实习生 李一春
发自广州
6月25日,来自各界的50名代表走进广东省纪委大楼,参加省纪委成立以来的首次开放日活动,对外人眼中神秘的纪委工作进行深入了解。
“举办纪委开放日活动,是我们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广东省纪委书记朱明国说。有分析认为,举办开放日,为公众代表扫清迷雾,“去神秘化”并激发公众参与反腐积极性,这只是广东省纪委“开门反腐”的第一步。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开门反腐”指的就是反腐的政策操作程序化,以及反腐的结果都要经过程序化的保障和公布。“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阳光化以后,基本能够保证百姓对反腐的知情权,同时也能保证反腐公正、公平地进行。”
首次开放
“辅导员老师和我谈话,说去省纪委开会,来之前也是蛮大压力的。”当天的受邀代表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林伟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当天朱明国亲自接待来宾,并致欢迎词。随后,50名代表被安排在电子监察大厅观看宣传片,并分成3个组,参观省纪委各办公室、信访室举报中心和省纪委历史成就展。据悉,省纪委的信访室举报中心,每天能收到上千份举报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网络举报、电话举报、来人、来函等形式,是省纪委最为繁忙的办公室之一。
去年8月11-13日,朱明国率广东省监察学会、省监察厅代表团,专程赴香港考察廉政建设情况,当他们去到香港廉政公署时,恰好遇到廉署一月一次的“公众开放日”,结果发现香港廉署非常注重拓宽民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特别是在鼓励民众举报方面效果明显。
“廉署每个月都有一次公众参观活动,已经制度化,市民可以通过公开的渠道预约,经过基本身份的审核后就会被批准参与开放日的活动,而廉署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开放日早已习惯了。”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有感于民众支持反腐的热情和“开放日”所带来的廉政文化的盛行,朱明国在后来发表于中央党校主办刊物《学习时报》的《香港廉政建设的成功做法及思考》的文章中指出,广东要向香港学习,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反腐败工作的信息,定期举行纪委开放日活动,“实现纪委运作体系由封闭化、神秘化向公开化、透明化转变”。
据统计,2003-2009年七年间,省纪委、省监察厅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042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1221人。在查处腐败案件的案源中,大约80%来自人民群众的举报和揭发。
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王兴宁表示,广东在全国省级纪委中第一个举办开放日活动,无经验可循,因此,此次活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为谨慎起见,开放日将首先向党内开放,然后逐步向社会开放。现在,面向社会的“监察开放日”已在议事日程之中。
据悉,为办好开放日,广东省纪委此前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各部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为保证展览质量,在开放日前3天,还组织机关年轻干部参观展览,抽调人员参与演练,完善不足。
此次开放日的主题是“互动沟通共保廉洁”,共有50名党内特邀代表。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去纪委参观是个新鲜事。
而自称带着“看看省纪委的网上举报技术和制度到底完善不完善”疑问而去的林伟宇也得到答案,“当天看了网络举报以后还是觉得很惊讶的。因为我没想过,网络举报可以实现了。”他说。
香港经验
有心学习香港反腐经验的,不单单是广东省纪委。就在开放日当天,毗邻颐和园和圆明园的中央党校内,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市级纪委书记,刚刚完成为期一周多的集中培训。此次培训是继去年对2000多名县纪委书记进行培训后,中纪委的又一大动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曾指出,目前严峻的反腐局面,正在影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稳定的格局。
有鉴于此,中央于去年颁布实施《2009-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将在五年之内安排全国纪检监察官员集中上课,接受中纪委、监察部安排的全面培训,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纪检监察干部大培训。
这一系列大规模集中培训,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培训格局。此前,地市级纪委书记的培训,通常都是在各省内部完成,而中央党校作为最高的党务培训机构,只负责培训省级纪委书记。
此次市级纪委书记培训历时九天,学员全部“脱产”学习。培训中采取专题报告、研讨交流和个人自学等方式。课程安排极富特色,不仅涉及执政党作风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政务公开、治理商业贿赂、腐败案件查办、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等内容,亦有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专门知识。而如何更好地借鉴香港的反腐经验,以及善用互联网等,也赫然出现在课程表中。
一位参加培训的地级市纪委书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次培训让人“耳目一新”。“原本以为是照本宣科,没想到很多课都很有意思。”在他看来,“如何用好互联网”以及“香港打击腐败的经验和成功要素”这类课程,很符合当下纪委的反腐形势。
据悉,此次集训,除了有中纪委、监察部、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央党校等部门的高官亲临授课之外,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培训邀请了香港廉政公署社区关系处处长穆斐文担任其中一位主讲人。在廉署中,社区处与执行处、预防处并列,分别扮演着社会教育、重拳出击以及防患于未然的角色。
据了解,“香港打击腐败的经验和成功要素”这门课程,由中纪委监察部宣传教育室、国家预防腐败局等部门组织编写,比较详细地建设了香港打击腐败的组织机构、历史背景、运作体制等内容。这节课也被外界媒体喻为“开眼课”,有媒体报道称,此举能将香港成功的反腐经验复制到内地纪检监察机关上,给未来反腐工作带来重大突破。
改革风向标
事实上,内地纪检监察部门学习“香港经验”早有苗头。近些年纪检部门和香港廉政公署经常互访,沟通经验。一些反腐方面的新措施,也积极吸纳了香港廉署的某些成功做法。
于1974年2月正式成立的香港廉政公署,一直以来透过执法、预防及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打击贪污 。廉署在近30年的反腐工作的卓越成绩,令香港公务员队伍保持了整体的廉洁高效,一直备受赞叹。这几年,学界和民间对于借鉴香港经验帮助内地推进反腐工作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李成言于去年参加了香港廉政公署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揭幕式,在他看来,香港的廉政公署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里,廉政建设和反腐制约斗争过程中应该是做得最好的。
他指出,香港廉政公署直属行政长官领导的制度设计、体系安排是“最合理最科学的”。而廉署在整个的权力机构中可以在法律的保证下实现独立的监督权力,所以它也有“极好的效能”。此外,李成言认为廉政公署的教育、宣传、社区工作做得也很不错。“香港廉政公署毫无疑问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样板。”
2007年9月7日,中国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宣布成立。该局与香港廉署的防止贪污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防贪处拥有不少行政或专业人员,针对不同部门、行业、领域建设具体的防贪机制。国家防腐局也内设了不同机构,分别组织对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小学等的反腐建设指导,并采集分析金融、土地、建设、医药、电信等领域中与腐败有关的各种信息。
香港廉署还设有“小区关系处”,积极依靠市民的力量来加强反腐肃贪。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民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相比之下,内地民众近年来反腐热情高涨,民间反腐尤其是网络反腐,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中纪委及各省市纪委也建立了反腐举报网站。但纪检监察部门与民众的互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媒体报道,走出“开门反腐”第一步的广东将探索实行纪委审理案件公开制度,建立党内重大案件听证制,同时,实行纪委垂直管理、建立独立的反贪机构也在探索之列。
有分析认为,广东的“开门反腐”有可能成为纪委改革的风向标。而内地纪检部门能否照搬香港廉政公署的有效经验,也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应该说香港的廉政公署和大陆的体制是不一样的,在政治架构不一样的情况下,并不能简单地复制。”李成言认为,相对于香港廉政公署,内地现在还达不到类似的改革程度。但他同时表示,纪检监察需要独立,这点必须学习廉政公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