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获取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债台高筑的希腊不得不通过大幅度增加税收同时减少公共支出的方式削减赤字。但是这种举措遭到了希腊民众的强烈反对。大规模吸引外国投资成为希腊为数不多的一条出路。
而就在希腊急需外部力量拉一把的关键时候,除了IMF的救助计划,并未见除中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挺身而出。而世界上具备充足外汇储备且具备救助实力的国家绝不仅仅只有中国。中国的行动证明一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重大问题上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诚然,中国给予希腊的救助和投资建立在一定的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投资协议中涉及的航运等领域是希腊的强势产业,中国也是海洋运输业的领头羊。上周在上海访问的希腊经济、竞争力与海运部长卢卡·卡策莉表示,中国60%的出口货物都是希腊来运输的。同时,过去10年到15年间希腊有超过400艘船是在上海制造的。两国在海运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空间。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希腊主权信用的降级,可能会吓跑金融市场上寻找短期最大效益的资本投资,但中国企业对希腊的投资是战略性、长期性投资。既然是投资,其中必然会蕴藏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西方经济体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寄希望于外需来弥补萎靡不振的国内消费。而中国则采取了相反的刺激内需的政策并扩大进口。这既是出于中国经济实现内部再平衡的需要,同时也对帮助其他国家稳定出口并最终走上复苏之路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