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国公主墓被称为“契丹文化奇迹”
据介绍,“陈国公主墓”是我国当年首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辽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黄色的金、白色的银、红色的琥珀、洁白的玉,琳琅满目的珍宝布满了墓室,是仅次于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被称为解读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迹。
“你们想像不到有多漂亮!”昨日,说起当年亲历该墓发掘工作,现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依然很激动。据他回忆,当考古专家走进这座因当地修水库才被发现的千年古墓,看到的是历经千年岁月却不褪色的巨幅壁画,展现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随后,人们看到了平卧于棺面的公主与驸马,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尤其是躺在驸马左 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契丹贵族承袭了唐代厚葬的习俗。”
更让塔拉兴奋的是,这些随葬品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我记得其中有一把玉柄银刀,被一位同事拿起刮胡子,”塔拉说,“ 居然还很锋利,非常好用!”
在这次省博的展览中,除了公主的金面具,银丝网络葬衣、金花银靴、高翅鎏金银冠等二十多件该墓出土的、具有契丹典型文化特征的精品都将与湖南观众见面。大到契丹丧葬风俗、宗教信仰,小到契丹贵族日常用什么样的香水,使用什么样的杯子饮酒, 均将给南方的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
18岁公主突然病逝原因成谜
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带着十八年华的爱情盟约,沉睡千年,留给后人无尽遐想。
据文博专家介绍,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他们那时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据辽史研究专家盖之庸介绍,为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联姻,于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举行。但是,这场令人瞩目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不过,根据墓志记载,二位的死和宫廷争斗没有关系,两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岁的公主为何会突然病逝,是不是和近亲结婚有关,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这些都还是谜团。“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文物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对遗骸做病理研究。”亲历陈国公主墓考古发掘的塔拉院长表示,“所以,这个谜团只能留给后人去解答了。”(本报呼和浩特专电)
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据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介绍,在《二十四史》中,有关辽史部分是最薄的。现代人对契丹民族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小说,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真正的契丹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或许,可以从这次《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得到与小说不一样的了解。本报记者昨日特别请省博文物专家介绍其中几件具有契丹特色的展品,让市民先睹为快。
契丹人戴什么样的项链?琥珀璎珞!
琥珀璎珞:璎珞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是其信奉佛教并将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饰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该璎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琥珀饰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内串69件,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组成。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图案抽象而富于动感。
契丹人用什么香水?蔷薇味道!
刻花高颈玻璃瓶 :蔷薇水洒水瓶。古伊朗产品,为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器表以磨花或刻花的手法装饰几何花纹。伊斯兰世界是名香的胜地,在众多的名香中,蔷薇水享有世界美誉。人们从伊朗高原和西亚细亚一带常年盛开的蔷薇花中提炼出少量可溶于水的精油,为了提炼1升的蔷薇水往往需要上百公斤的蔷薇花瓣。蔷薇水可用于涂抹身体、喷洒室内或投入浴池。宋辽时期文献与诗歌作品中蔷薇水与玻璃瓶均屡见不鲜。《宋史大食传》中记载淳化四年(993)大食曾献上蔷薇水一百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