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关白领逃离一线城市的话题在各类媒体上被炒得火热。关于“今年三月,去不去一线城市工作”的网上投票显示,有50%的人选择去非一线城市找工作,而这一比例在2009年年中为24%。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正准备逃离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
但现实中,依然有不少人还在一线城市生活着。他们或是这个城市的原住民,城市见证了他们的出生长大;或是迁居这个城市多年,早已在此打下自己的一份家业。他们享受着一线城市的优势资源,但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生存难题。
房价飞涨、就业压力大、婚恋难以及交通拥挤,是如今困扰着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的四个最主要的难题。面对这一个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生存呢?
就业难:“千刀万剐”下你也能成佛
薪资高、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让许多人憧憬在一线城市求职就业。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因其无与伦比的优势积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后,求职就业的竞争压力自然也急剧地上升了,这让很多奋斗在一线城市的求职者深感受挫。
现状:招聘需求放量个人求职仍不易
据统计,除吉林市的网上发布职位数持平外,全国各城市3月的招聘需求全线飘红,一扫金融危机以来的阴霾,某公司网上发布职位数达到了1 357 814个,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3月北京的网上发布职位数总计为196 94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职位需求增长了67.6%。综观各行业和职能的人才需求情况,北京的人才需求呈现新、高、专三个特点。新:新兴领域、朝阳行业的崛起,催生了相关人才的需求;高:人才招聘要求高,比如:高学历、名校背景、海外工作经验等;专:人才的专业度高。尽管北京的人才招聘需求在增长,但会有多少待业的人能满足上述招聘要求呢?劳动者的素质或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一线城市上海,3月的热门招聘职位是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约占上海总职位需求的20%。但是对于销售岗位,各大招聘会中的主力军——应届大学毕业生却多抱以冷眼旁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生的没有及时调整好就业心态。由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愈演愈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