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民间和军方联合调查团本月2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3月26日晚在朝鲜半岛西海岸附近水域沉没,系外部爆炸所致。
“天安”号沉没发生在朝韩关系再度恶化之际,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事件可能给两国关系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正予以高度关注。
事故责任尚无定论
韩国民间和军方联合调查团25日宣布,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水下非接触性爆炸”导致“天安”号沉没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结论与调查团4月16日对“天安”号舰尾部分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根据调查团联合团长尹德龙的解释,“非接触性爆炸”,也就是“近距离爆炸”,这一结论是根据肉眼观察结果并利用排除法反证得出的。调查报告说,从舰内、舰体断面和舰底等部位的状况来看,可以排除“天安”号发生内部爆炸、出现老化断裂、触礁沉没的可能性;而从截面的撕裂形状和严重内弯的状况来看,当时船体外水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很高,但船体没有爆炸留下的痕迹和破洞,因而是“非接触性爆炸”。
与上一次调查结果不同的是,调查团首次宣布“存在鱼雷或水雷的可能性”。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当天表示,“重鱼雷引发的泡沫喷射最有可能”。但韩国总统李明博强调,要找到鱼雷或水雷碎片后,才能进行科学调查,而在找到确凿物证之前“应保持慎重”。
为了查找证据,韩国军方和民间一直在事发海域大海捞针般地搜寻爆炸物碎片,目前已找到300多件碎片。但据韩国媒体披露,这些碎片中并无鱼雷或水雷碎片。另据韩国媒体报道,海底搜寻工作可能持续一个月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