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呼吁“集团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20: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新华侨报》19日刊出署名文章《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呼吁“集团军”》。文章说,今日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能否都能变成星光闪烁的恒星,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慧星?现在还很难打保票。中国企业只有持之以恒地谦虚向全世界学习,才能在海外站稳脚跟,发展事业。中国企业在呼唤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快到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05:03 | 只看该作者
不久前,中国吉利在瑞典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及知识产权。吉利以一家专事生产廉价汽车、年营业额也只有140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的身份,居然吞下年销售额近130亿美元的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实现了蛇吞象的壮举。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比亚迪也在日本收购了荻原公司旗下专门制造大型汽车模具的“馆林工厂”。这是一家仅有80人左右员工的小工厂,主要为丰田、本田及通用等供应汽车模具。

  这两桩收购案尽管在规模上和收购金额上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是,在性质上却具有同类性。那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品牌实力了。吉利原来是一家几乎等同乡镇企业的“农民企业”,成立才10多年的比亚迪的优点也许只是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而已。考虑到这一些因素,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这些新进展就使人感到更加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05:2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走向海外,作为一直关心这一领域问题的一个媒体工作者,我感到很欣慰。

  记得8年前,笔者在海尔采访CEO张瑞敏。当时,海尔在美国南卡州设厂,在纽约还设立了美国总部,锋头极健,国内媒体掌声如雷,一片叫好声。可是,非常意外的是,张瑞敏对笔者谈起海尔走向海外的战略时,表情十分凝重。他说:“我感到压力非常的大,也非常的孤单。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应该是靠一个孤独的单体,而应该是一个群体。比如,我们说起在海外活跃的日本企业,你不会只浮想起一家日企,而是会联想到松下、索尼、三菱、三井、东芝、NEC、佳能、夏普等一大串企业,那是个群体形象。什么时候在海外,说起中国企业时,人们也能如数家珍地举出一大串企业名字,那时候才能说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果了。我希望我们海尔到时候还能够是其中的一员,那我就非常欣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05:3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忧患意识。张瑞敏的话使笔者看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索。当年刚刚走向海外的海尔只是寒空中的一颗孤星,高处不胜寒,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如今在海外的天穹上终于可以看到许多颗属于中国的企业之星了,海尔也不再形单影只。然而,张瑞敏的担心还没有成为过去,中国企业也还没有形成整体形象。中国企业尽管不断地在走向海外,但多是零敲碎打,没有真正消除孤掌难鸣的状态。

  今日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能否都能变成星光闪烁的恒星,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慧星?笔者觉得现在还很难打保票。中国企业在学习和熟悉海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特点以及社会背景、劳务知识、甚至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有着许多差距。有了钱开始能够有能力收购海外企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一定能够管理好、运营好收购下来的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只有持之以恒地谦虚地向全世界学习,才能在海外站稳脚跟,发展事业。也只有到那时候,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才能迎来群星灿烂的时代。中国企业在呼唤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快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9 04:1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