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裁判吹出好球三次严重误判 小丑般表演险杀死鲁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3 21: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4月22日19:30,2010中超联赛第5轮较量打响焦点战,山东鲁能队在主场迎战势头正盛的辽宁宏运。尽管鲁能最终2比0取胜。但当值助理裁判的蹩脚发挥却完全让比赛变了味道。一个禁区内手球,一个百分之百的单刀好球和一个进球被吹,短短45分钟之内,鲁能队遭受三次重大误判!
第一个误判出现在第19分钟,鲁能在右侧形成攻势,苑维玮向禁区内起球传中。此时鲁能队多名球员已经埋伏在禁区内。而最擅长抢点破门的李金羽埋伏在了后点。苑维玮的皮球也正是找着李金羽传去,但就在皮球越过辽足盯防李金羽的球员杨宇的一瞬间,杨宇用一个手球将皮球改变了方向!

  这个手球可以说非常明显。杨宇抬起的手臂已经完全远离了自己的躯干,而且明显向上抬起。杨宇触球的手和自己的头部至少有四拳的距离。但是主裁判和第一助理裁判范强对此均视而不见。可在杨宇身后的李金羽则看了个满眼,连忙向主裁判申诉不满。但任凭李金羽如何申诉,主裁判就是不予理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21:07:4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误判出现在第32分钟,邓卓翔进攻中遭到对手侵犯摔倒,但邓起身后快发前场定位球。趁辽足后防线还没有醒过味来,李金羽已经插上形成单刀球。但此时第一助理裁判立即举旗示意越位。但通过慢镜头来看,在邓卓翔传球的一瞬间,已经有辽足的一名后卫托在了后面。李金羽距离越位至少还有三个身位的距离!

  但鲁能的噩梦还没有结束,比赛进行到上半场即将结束之际,山东队几名球员迅速发动反击,经过一系列传球后,邓卓翔在刚刚进入大禁区的位置头球顶向远角破门!就在邓卓翔起身庆祝进球的时刻,助理裁判范强再次举起示意有人越位!进球无效!进球的邓卓翔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的跑向范强,双手指向自己的眼睛抗议这个球是个好球,但范强坚持自己的判罚!此时,主裁判也跑过来要求鲁能球员不要围攻主裁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21:07:54 | 只看该作者
慢镜头再次回放这个进球,邓卓翔头球的一刻,李金羽的确处在越位位置上,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获得进攻机会。唯一的解释是,在越位位置上的李金羽干扰了守门员的视线,导致鲁能进攻获利。但看看这个球,邓卓翔顶出的球是一个死角球,顶出的一刻就已经注定张鹭无法将这个球扑出,而助理裁判范强的位置也决定他无法判断李金羽是否对张鹭形成干扰。越位的旗示举的可以说是不明不白。

  下半场鲁能凭借安塔尔和李金羽的破门战胜了辽足,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决定了即使出现三次严重误判,鲁能依然能取得比赛的胜利。但试想一下,如果鲁能没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三次误判又会对联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21:08:32 | 只看该作者
三次误判,可以说除了第三个判罚裁判可以勉强能够自圆其说外,其他两个判罚都是低级的不能再低级的误判。第一个误判,禁区内手球,按理说无论是主裁判和助理裁判,只要位置不算太差,都能看清楚这个明显的手球,但不知为何,这样一个明显的手球竟然被误判。而第二个误判,在形成单刀之前李金羽的位置明显不可能越位,但助理裁判坚决的旗语让外界不能不怀疑他的水平和脾气是否成正比!

  裁判的重大误判本就是失误,三次重大误判更是不应该。回想欧冠切尔西与巴萨比赛中裁判的丑陋表演最终改变了比赛的胜负,这样的误判有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绝?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陕西、杭州等球队先后遭到了裁判的重大误判。应该说在扫黑行动之后,裁判的公信力也随着这次行动而有所提升。尽管外界更愿意相信这仅仅是裁判的水平问题。但接连的误判不但让中超联赛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甚至扼杀了公平竞赛的环境。鲁能可以凭借实力和运气侥幸逃过裁判的丑陋误判,那其他同命相连的球队能有这样的好的运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00: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